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基于TestNG的接口测试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测试自动化第11-12页
        1.2.2 接口测试框架第12-14页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4页
    1.4 本论文的结构第14-15页
第2章 接口测试框架的需求分析与设计第15-24页
    2.1 目标需求第15页
    2.2 功能需求第15-18页
    2.3 框架的物理结构设计第18-20页
    2.4 测试框架的功能模块划分第20-21页
    2.5 逻辑架构设计第21-22页
    2.6 总体流程设计第22-23页
    2.7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接口测试框架的详细设计与实现第24-55页
    3.1 系统开发平台和环境第24-32页
        3.1.1 JDK第24-25页
        3.1.2 构建工具Maven第25-26页
        3.1.3 TestNG框架第26-29页
        3.1.4 Http抓包调试工具Charles第29-31页
        3.1.5 持续集成CI与Jenkins第31-32页
    3.2 安全验证模块第32-40页
        3.2.1 模块详细设计第32-36页
        3.2.2 模块类图第36-37页
        3.2.3 模块实现第37-40页
    3.3 数据驱动模块第40-44页
        3.3.1 模块详细设计第40-41页
        3.3.3 模块类图第41-42页
        3.3.4 模块实现第42-44页
    3.4 HTTP协议模块第44-51页
        3.4.1 模块详细设计第44-47页
        3.4.2 模块类图第47-49页
        3.4.3 模块实现第49-51页
    3.5 报告管理模块第51-54页
        3.5.1 模块详细设计第51-52页
        3.5.2 模块实现第52-54页
    3.6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4章 接口测试框架的测试与应用第55-69页
    4.1 框架测试第55-60页
        4.1.1 运行环境第55页
        4.1.2 功能测试第55-59页
        4.1.3 适应性测试第59-60页
    4.2 框架测试结果对比第60页
    4.3 框架的应用与效果第60-68页
        4.3.1 考拉移动端的接口测试应用第60-64页
        4.3.2 Jenkins部署第64-66页
        4.3.3 运行结果第66-68页
    4.4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结论与展望第69-70页
    结论第69页
    展望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奖赏提示对自我面孔识别优势的影响:来自ERPs的证据
下一篇:微电网故障模式下逆变型微电源运行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