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格里格《幽默曲》研究与演奏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格里格与《幽默曲》 | 第10-21页 |
第一节 格里格生平及《幽默曲》的创作背景 | 第10-14页 |
1.格里格的生平简介 | 第10-13页 |
2.《幽默曲》的创作背景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挪威的地域文化与民间艺术特色 | 第14-21页 |
1.挪威地域文化 | 第14-16页 |
2.挪威民间艺术特色 | 第16-21页 |
2.1 挪威民间特性器乐 | 第16-17页 |
2.2 挪威民间特性舞蹈 | 第17-20页 |
2.3 挪威民歌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格里格 《幽默曲》本体分析 | 第21-46页 |
第一节 曲式结构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旋律特点 | 第22-29页 |
1.半音化旋律 | 第22-24页 |
2.不同形态的旋律 | 第24-25页 |
3.装饰音特色的旋律 | 第25-27页 |
4.再现的主题旋律 | 第27-29页 |
第三节 节拍节奏 | 第29-35页 |
1.切分附点节奏 | 第29-31页 |
2.连续的三连音 | 第31-33页 |
3.不规则的重拍 | 第33-35页 |
第四节 调式手法 | 第35-39页 |
1.中古调式 | 第35-38页 |
2.大小调交替 | 第38-39页 |
第五节 和声技法 | 第39-42页 |
1.不协和和弦 | 第39-41页 |
2.平行和弦 | 第41-42页 |
第六节 特性织体 | 第42-46页 |
1.持续音式的织体 | 第42-44页 |
2.半分解式织体 | 第44页 |
3.卡农式织体 | 第44-46页 |
第三章 格里格《幽默曲》演奏分析 | 第46-65页 |
第一节 技巧难点的把握 | 第46-51页 |
1.八度和弦技术 | 第47-50页 |
2.双音连接技术 | 第50-51页 |
第二节 节奏律动的特性 | 第51-53页 |
第三节 速度与力度的控制 | 第53-56页 |
第四节 触键方式的多样化 | 第56-60页 |
1.跳奏触键 | 第56-58页 |
2.断奏触键 | 第58-59页 |
3.抒情歌唱性触键 | 第59-60页 |
第五节 踏板的运用 | 第60-65页 |
1.右踏板 | 第60-63页 |
2.左踏板 | 第63-65页 |
第四章 该作品与德沃夏克《幽默曲》的比较 | 第65-72页 |
第一节 德沃夏克生平简介 | 第65-66页 |
第二节 德沃夏克与格里格《幽默曲》的共性与个性 | 第66-72页 |
1.共性 | 第66-71页 |
1.1 节奏对比鲜明 | 第66-68页 |
1.2 主题旋律的不断重复 | 第68-71页 |
2.个性 | 第71页 |
3.结语 | 第71-72页 |
结语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