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引论 | 第9-18页 |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 第11-14页 |
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1. 拟解决的问题 | 第14-15页 |
2.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3.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4.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四) 创新之处与研究限度 | 第17-18页 |
1. 创新点 | 第17页 |
2. 研究限度 | 第17-18页 |
一、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一) 核心概念 | 第18-20页 |
1. 西部地区 | 第18页 |
2. 义务教育 | 第18-19页 |
3. 教育资源配置 | 第19-20页 |
(二) 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1.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0页 |
2. 教育公平理论 | 第20-21页 |
3. 资源配置理论 | 第21-23页 |
二、西部地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情况 | 第23-47页 |
(一) 西部地区的义务教育机会 | 第23-28页 |
1. 西部地区学龄儿童入学率 | 第23-25页 |
2. 西部地区的义务教育规模 | 第25-28页 |
(二) 西部地区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 | 第28-33页 |
1. 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公共财政经费支出情况 | 第28-30页 |
2. 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情况 | 第30-33页 |
(三) 西部地区的义务教育设施 | 第33-38页 |
1. 西部地区生均图书册数 | 第33-35页 |
2. 西部地区生均校舍面积 | 第35-38页 |
(四) 西部地区的义务教育师资 | 第38-47页 |
1. 西部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师比 | 第38-41页 |
2. 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师资学历情况 | 第41-47页 |
三、西部地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7-60页 |
(一) 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7-55页 |
1. 义务教育资源的共享难度大 | 第47-49页 |
2. 义务教育资源投入总量不足 | 第49-51页 |
3. 义务教育资源产出质量不高 | 第51-54页 |
4. 义务教育资源浪费情况严重 | 第54-55页 |
(二) 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原因分析 | 第55-60页 |
1. 自然地理条件相对特殊 | 第55-56页 |
2. 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 第56-58页 |
3. 义务教育制度的不健全 | 第58-59页 |
4. 政府资源配置能力较低 | 第59-60页 |
四、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国际经验 | 第60-67页 |
(一) 美国的主要经验 | 第60-62页 |
1. 对弱势群体的特别救助 | 第60-61页 |
2. 多元化的财政转移支付 | 第61-62页 |
(二) 日本的主要经验 | 第62-64页 |
1. 建立教师定期流动制度 | 第62-63页 |
2. 重点扶持偏僻地区教育 | 第63-64页 |
(三) 英国的主要经验 | 第64-65页 |
1. 建立校际协作联盟 | 第64-65页 |
2. 义务教育的市场化 | 第65页 |
(四) 对我国的启示意义 | 第65-67页 |
五、西部地区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对策建议 | 第67-76页 |
(一) 中央政府:加强对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 | 第67-70页 |
1. 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第67-68页 |
2. 依法治教,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法》 | 第68页 |
3. 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标准 | 第68-69页 |
4. 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 第69-70页 |
(二) 省级政府:逐步实现义务教育资源的省域内统筹 | 第70-72页 |
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健全成本分担机制 | 第70-71页 |
2. 完善义务教育督导体系,实现动态监测 | 第71页 |
3.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 第71-72页 |
4. 优先落实义务教育对口支援项目的建设 | 第72页 |
(三) 县级政府:切实提高义务教育资源的配置能力 | 第72-74页 |
1. 有效整合县域内的义务教育资源 | 第72-73页 |
2. 盘活县域内义务教育资源的存量 | 第73页 |
3. 合理布局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单位 | 第73-74页 |
(四) 教育行政部门:多渠道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 第74-76页 |
1. 开展远程教育协助,以教育信息化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第74页 |
2. 建立师资流动机制,以师资流动性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第74-75页 |
3. 强化教育救助力度,以精准化扶贫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第75-76页 |
结语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