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2.1 早期的普惠金融 | 第14-16页 |
1.2.2 现阶段的普惠金融研究 | 第16-17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框架及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9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 第20-21页 |
1.4.1 主要创新点 | 第20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第2章 普惠金融的相关理论依据 | 第21-24页 |
2.1 效益与公平理论 | 第21页 |
2.2 信贷配给理论 | 第21-22页 |
2.3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2-23页 |
2.4 贫困循环理论 | 第23页 |
2.5 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山东省普惠金融调研分析 | 第24-45页 |
3.1 调研情况介绍 | 第24页 |
3.2 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的基本情况 | 第24-36页 |
3.2.1 普惠金融服务对象 | 第25页 |
3.2.2 普惠金融供给服务体系 | 第25-28页 |
3.2.3 省级普惠金融政策 | 第28页 |
3.2.4 融资渠道 | 第28-34页 |
3.2.5 贷款方式 | 第34-36页 |
3.3 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困难 | 第36-41页 |
3.3.1 普惠金融需求方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3.3.2 普惠金融供给方存在的问题 | 第37-41页 |
3.4 山东省普惠金融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41-44页 |
3.4.1 山东省普惠金融政策的不完善 | 第41-42页 |
3.4.2 信用担保机构缺乏 | 第42页 |
3.4.3 资金来源较紧张 | 第42-43页 |
3.4.4 供给方小额信贷成本大 | 第43-44页 |
3.5 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国内外普惠金融发展的实践 | 第45-50页 |
4.1 国外成功案例 | 第45-46页 |
4.1.1 孟加拉乡村银行 | 第45-46页 |
4.1.2 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 | 第46页 |
4.2 国内成功案例 | 第46-47页 |
4.2.1 河北易县扶贫社 | 第46-47页 |
4.2.2 寿光农村商业银行 | 第47页 |
4.3 国外失败案例——印度安德拉邦小额信贷危机 | 第47-48页 |
4.3.1 行业的过度竞争 | 第47-48页 |
4.3.2 机构内控机制不完善 | 第48页 |
4.3.3 偏离扶贫性 | 第48页 |
4.3.4 政府的不当干预 | 第48页 |
4.4 国内失败案例——定西小额信贷项目 | 第48-49页 |
4.5 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山东省进一步发展普惠金融的建议 | 第50-57页 |
5.1 构建山东省普惠金融体系 | 第50-51页 |
5.1.1 加快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 | 第50页 |
5.1.2 建立健全普惠金融监管体制 | 第50-51页 |
5.1.3 建立健全省内信用体系 | 第51页 |
5.2 坚持普惠初衷,创新普惠金融产品 | 第51-52页 |
5.2.1 坚持普惠初衷 | 第51-52页 |
5.2.2 创新普惠金融产品 | 第52页 |
5.3 建立有效的普惠金融市场 | 第52-54页 |
5.3.1 强化信用担保机制建设 | 第52-53页 |
5.3.2 推行利率市场化 | 第53-54页 |
5.4 多层次发展普惠金融机构 | 第54-56页 |
5.4.1 加快山东直接融资体系建设 | 第54页 |
5.4.2 充分发挥民间资本优势 | 第54-55页 |
5.4.3 发展普惠金融保险 | 第55页 |
5.4.4 发展互联网金融 | 第55-56页 |
5.5 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