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霖及其园林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意义、内容、方 法及目的 | 第8-9页 |
1.1.1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2 研究内容 | 第9页 |
1.1.3 研究方法及目的 | 第9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及史料概要 | 第9-10页 |
1.2.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1.2.2 相关史料概要 | 第10页 |
1.3 论文创新点及论文结构 | 第10-12页 |
1.3.1 论文创新点 | 第10-11页 |
1.3.2 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关于张霖的家族背景 | 第12-36页 |
2.1 家族——张氏家族 | 第12-17页 |
2.2 张霖生平及其作品 | 第17-20页 |
2.3 遂闲堂与文人墨客 | 第20-36页 |
2.3.1 张霔 | 第20-22页 |
2.3.2 石涛 | 第22-27页 |
2.3.3 赵执信 | 第27-30页 |
2.3.4 吴雯 | 第30-31页 |
2.3.5 方苞 | 第31页 |
2.3.6 洪升 | 第31-32页 |
2.3.7 姜宸英、朱彝尊、梅文鼎、沈一揆等 | 第32-35页 |
2.3.8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张霖时期社会背景 | 第36-50页 |
3.1 天津独特的地理位置——三岔河口 | 第36-37页 |
3.2 盐商的发展 | 第37-38页 |
3.3 明清时期的天津与园林发展 | 第38-43页 |
3.4 同期宅园及相关人物 | 第43-50页 |
第四章 张霖所建园林分析 | 第50-84页 |
4.1 遂闲堂 | 第50-51页 |
4.1.1 历史沿革 | 第50-51页 |
4.2 问津园 | 第51-63页 |
4.2.1 历史沿革 | 第51-54页 |
4.2.2 园林布局 | 第54-60页 |
4.2.3 文人活动 | 第60-62页 |
4.2.4 小结 | 第62-63页 |
4.3 一亩园 | 第63-72页 |
4.3.1 历史沿革 | 第63-64页 |
4.3.2 园林布局 | 第64-69页 |
4.3.3 文人活动 | 第69-71页 |
4.3.4 小结 | 第71-72页 |
4.4 篆水楼 | 第72-77页 |
4.4.1 历史沿革 | 第72-74页 |
4.4.2 园林布局 | 第74-75页 |
4.4.3 文人活动 | 第75-77页 |
4.5 思源庄 | 第77-83页 |
4.5.1 历史沿革 | 第77-78页 |
4.5.2 园林布局 | 第78-82页 |
4.5.3 文人活动 | 第82-83页 |
4.6 小结 | 第83-84页 |
第五章 张霖园林观 | 第84-88页 |
5.1 文人乐水 | 第84页 |
5.2 隐逸思想 | 第84-85页 |
5.3 造园具有目的性 | 第85-86页 |
5.4 喜好奢华又崇尚自然 | 第86-87页 |
5.5 小结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附录 | 第91-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