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2页 |
一、揭开“类推”之谜——类推解释及相关概念之厘清 | 第12-20页 |
(一) 类推制度 | 第12-13页 |
(二) 类推适用 | 第13-14页 |
(三) 类推推理 | 第14-16页 |
(四) 类推思维方式 | 第16-17页 |
(五) 类推解释 | 第17-20页 |
二、有利被告类推解释能否允许之争论 | 第20-29页 |
(一) 大陆法系国家的情况 | 第20-25页 |
1. 德国 | 第20-22页 |
2. 日本 | 第22-23页 |
3. 意大利 | 第23-25页 |
(二) 英美法系国家的情况 | 第25-27页 |
(三) 我国的情况 | 第27-29页 |
三、有利被告类推解释之根基论证 | 第29-43页 |
(一) 有利被告的类推解释与罪刑法定原则不冲突 | 第30-34页 |
1. 罪刑法定原则的发展历程:从绝对到相对 | 第30-31页 |
2. 罪刑法定原则的实质内容与功能:“一点论”而非“两点论” | 第31-34页 |
(二) 有利被告的类推解释与刑法的机能不矛盾 | 第34-37页 |
1. 被告人权与被害人权益矛盾之缓和消解 | 第34-36页 |
2. 有利被告的类推解释不会有损刑法的社会保护机能 | 第36页 |
3. 有利被告的类推解释不会有损刑法的安定性 | 第36-37页 |
(三) 有利被告的类推解释与刑法的谦抑性相符合 | 第37-39页 |
(四) 有利被告的类推解释符合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 第39-40页 |
(五) 有利被告的类推解释符合司法救济立法以实现实质正义的诉求 | 第40页 |
(六) 有利被告的类推解释顺应了刑法解释范式的转向 | 第40-42页 |
(七) 进行有利被告的类推解释是国家的责任和义务 | 第42-43页 |
四、有利被告类推解释之运作机理及适用范围 | 第43-57页 |
(一) 有利被告类推解释之运作机理 | 第43-54页 |
1. 刑法漏洞的确认——运作之前提 | 第44-46页 |
2. 刑法中存在能够援用的类似条文规定——运作之基础 | 第46-48页 |
3. 具体的案件类型与刑法规定的生活类型之间类似性之判定——运作之核心与关键 | 第48-54页 |
(二) 有利被告类推解释之适用范围 | 第54-57页 |
1. 有利被告类推解释可以适用于所有刑事案件 | 第54-55页 |
2. 有利被告类推解释的不可替代性 | 第55-57页 |
五、有利被告类推解释之合理控制 | 第57-63页 |
(一) 有利被告类推解释之实体控制 | 第57-59页 |
(二) 有利被告类推解释之程序控制 | 第59-63页 |
1. 经公众同意 | 第59-61页 |
2. 判决书说理 | 第61-62页 |
3. 报地方高级人民法院核准,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 第62-63页 |
结语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