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姥爷的支边之路》导演阐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1页 |
1.1 创作背景 | 第8页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 理论指导 | 第9-10页 |
1.4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2. 纪录片创作内容与思考 | 第11-15页 |
2.1 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2.1.1 片名剖析 | 第11页 |
2.1.2 影片结构 | 第11-12页 |
2.1.3 关键人物 | 第12-13页 |
2.2 矛盾与冲突 | 第13-14页 |
2.2.1 家与国的矛盾 | 第13页 |
2.2.2 个人选择与时代要求的矛盾 | 第13页 |
2.2.3 老人心愿与子女不理解的矛盾 | 第13-14页 |
2.3 表达意义 | 第14-15页 |
2.3.1 人文历史意义 | 第14页 |
2.3.2 社会意义 | 第14-15页 |
3. 纪录片创作手法与技巧 | 第15-22页 |
3.1 口述历史的理论阐释 | 第15-17页 |
3.1.1 多元化声音 | 第15-16页 |
3.1.2 口述画面 | 第16页 |
3.1.3 历史故事选择 | 第16-17页 |
3.2 叙事艺术 | 第17-18页 |
3.2.1 叙事内容故事化 | 第17页 |
3.2.2 叙事对象 | 第17-18页 |
3.2.3 叙事视角 | 第18页 |
3.3 艺术手法 | 第18-22页 |
3.3.1 符号修辞 | 第18-20页 |
3.3.2 真实美、民族美的审美特征 | 第20-22页 |
4. 困难与收获 | 第22-26页 |
4.1 拍摄期间的难点 | 第22-23页 |
4.1.1 主线不清晰 | 第22页 |
4.1.2 采访对象不配合 | 第22-23页 |
4.2 后期制作的难点 | 第23页 |
4.2.1 蒙太奇的运用 | 第23页 |
4.2.2 声音、光线的处理 | 第23页 |
4.3 收获与意义 | 第23-26页 |
4.3.1 纪录片创作的意义 | 第23-24页 |
4.3.2 纪录片的创新点 | 第24页 |
4.3.3 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的感悟与反思 | 第24-26页 |
5. 结语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8页 |
致谢 | 第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