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焊接、金属切割及金属粘接论文--焊接一般性问题论文

Cu-Sn化合物电流辅助定向生长与微焊点瞬态键合机理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4-30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第14-15页
    1.2 三维封装叠层芯片键合方法和机理第15-20页
    1.3 Cu-Sn微焊点晶粒取向调控第20-24页
    1.4 电流作用下Cu/Sn界面反应机制第24-28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8-30页
第2章 试验材料及方法第30-46页
    2.1 电流作用下微焊点瞬态键合模型及理论可行性分析第30-34页
        2.1.1 电流辅助定向生长全IMCs微焊点瞬态键合模型第30-31页
        2.1.2 电流作用下微焊点瞬态键合理论可行性分析第31-32页
        2.1.3 键合工艺参数调控原则第32-34页
    2.2 电流作用下微焊点瞬态键合设备及焊点制备方法第34-37页
        2.2.1 试验材料第34页
        2.2.2 平行电极型瞬态键合设备及工艺过程第34-35页
        2.2.3 对接电极型瞬态键合设备及工艺过程第35-36页
        2.2.4 瞬态键合过程中电流的实时测量第36-37页
        2.2.5 瞬态键合过程中温度的实时测量第37页
    2.3 电流作用下Cu/Sn固-液界面反应机制研究方法第37-40页
        2.3.1 电流作用下固-液界面反应试验方法第38-39页
        2.3.2 电流作用下固-液界面IMCs生长动力学研究方法第39-40页
    2.4 微焊点微观组织分析测试方法第40-42页
        2.4.1 焊点横截面微观组织分析方法第40-41页
        2.4.2 界面Cu-Sn IMCs三维形貌观察方法第41页
        2.4.3 物相表征方法及设备第41-42页
    2.5 微焊点晶粒取向及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第42-46页
        2.5.1 EBSD试样的制备第42-43页
        2.5.2 晶体取向及表示方法第43-44页
        2.5.3 剪切试验设备及测试方法第44-46页
第3章 电流作用下微焊点瞬态键合方法第46-63页
    3.1 引言第46页
    3.2 平行电极型瞬态键合模式第46-57页
        3.2.1 中间Sn钎料层厚度的选择第47-48页
        3.2.2 键合压力的选择第48-49页
        3.2.3 电流载荷对微观组织的影响规律及物相表征第49-53页
        3.2.4 键合时间对焊点微观组织的影响规律第53-56页
        3.2.5 电流塞积第56-57页
    3.3 对接电极型瞬态键合模式第57-61页
        3.3.1 键合温度的调控第57-59页
        3.3.2 不同类型Cu-Sn IMCs焊点制备第59-61页
    3.4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4章 电流作用下Cu-Sn化合物微焊点形貌及瞬态键合机理第63-89页
    4.1 引言第63页
    4.2 不同电流密度下界面IMCs三维形貌演变规律第63-75页
        4.2.1 电流密度 1.3×10~4A/cm~2下界面IMCs三维形貌演变第63-67页
        4.2.2 电流密度 1.4×10~4A/cm~2下界面IMCs三维形貌演变第67-71页
        4.2.3 电流密度 1.5×10~4A/cm~2下界面IMCs三维形貌演变第71-75页
    4.3 全IMCs焊点瞬态键合机理分析第75-88页
        4.3.1 键合初期界面IMCs形核功及形核速率第75-78页
        4.3.2 成分过冷条件下Cu_6Sn_5树枝晶形成机制第78-82页
        4.3.3 全Cu_3Sn微焊点瞬态键合机理分析第82-88页
    4.4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5章 电流作用下Cu/Sn固-液界面反应动力学第89-111页
    5.1 引言第89页
    5.2 电流作用下固-液界面Cu_6Sn_5的非对称生长第89-91页
    5.3 电流作用下Cu/Sn/Cu焊点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第91-96页
        5.3.1 260℃无电流载荷下焊点微观组织演变第91-92页
        5.3.2 260℃-1.0×10~2A/cm~2电流密度下焊点微观组织演变第92-93页
        5.3.3 300℃-1.0×10~2A/cm~2电流密度下焊点微观组织演变第93-94页
        5.3.4 260℃-2.0×10~2A/cm~2电流密度下焊点微观组织演变第94-95页
        5.3.5 电流作用下焊点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第95-96页
    5.4 界面Cu_6Sn_5和Cu_3Sn厚度分析第96-99页
        5.4.1 无电流载荷条件下界面Cu_6Sn_5和Cu_3Sn厚度分析第96-97页
        5.4.2 不同电流载荷及温度下Cu_6Sn_5和Cu_3Sn厚度分析第97-99页
    5.5 电流作用下固-液界面IMCs生长动力学分析第99-109页
        5.5.1 Cu_6Sn_5生长动力学模型第103-105页
        5.5.2 阳极Cu_6Sn_5生长动力学分析第105-107页
        5.5.3 阴极Cu_6Sn_5生长动力学分析第107-109页
    5.6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第6章 电流辅助Cu-Sn IMCs定向生长及微焊点力学性能第111-141页
    6.1 引言第111页
    6.2 电流辅助Cu_3Sn定向生长第111-119页
        6.2.1 平行电极型瞬态键合微焊点中Cu_3Sn晶粒取向第111-113页
        6.2.2 对接电极型瞬态键合微焊点中Cu_3Sn晶粒取向第113-114页
        6.2.3 电流辅助Cu_3Sn定向生长机制第114-119页
    6.3 电流辅助Cu_6Sn_5定向生长第119-131页
        6.3.1 通电时间对Cu_6Sn_5晶粒取向的影响第119-126页
        6.3.2 电流强度对Cu_6Sn_5晶粒取向的影响第126-128页
        6.3.3 电流辅助Cu_6Sn_5定向生长机制第128-131页
    6.4 电流作用下瞬态键合微焊点剪切性能分析第131-139页
        6.4.1 键合时间对焊点剪切性能的影响第131-132页
        6.4.2 电流密度载荷对焊点剪切性能的影响第132-134页
        6.4.3 电流作用下瞬态键合焊点断口形貌及断裂机理第134-137页
        6.4.4 树枝晶IMCs互锁增强机制第137-139页
    6.5 本章小结第139-141页
结论第141-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5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57-160页
致谢第160-161页
个人简历第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DN架构下的自适应匿名通信研究
下一篇:多源域迁移下的事件视频标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