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无效合同概述 | 第9-19页 |
一、无效合同概念界定 | 第9-15页 |
(一) 我国《合同法》中关于合同效力的分类 | 第9-11页 |
(二) 各国对无效合同的定义 | 第11-13页 |
(三) 相对无效合同的提法不科学 | 第13-15页 |
二、无效合同的法律特征 | 第15-19页 |
(一) 无效合同具有违法性 | 第15-16页 |
(二) 无效合同的不得履行性 | 第16页 |
(三) 无效合同当然无效 | 第16-17页 |
(四) 无效合同自始无效 | 第17-18页 |
(五) 无效合同确定无效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无效合同的认定标准 | 第19-28页 |
一、无效合同的本质 | 第19-21页 |
(一) 对社会公共利益的限制 | 第19-21页 |
(二)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考虑 | 第21页 |
二、我国无效合同认定标准的历史变迁 | 第21-22页 |
三、我国现行无效合同认定标准的不足 | 第22-28页 |
(一) 用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 第22-26页 |
(二) 并未完全贯彻社会公共利益的标准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无效合同的范围 | 第28-32页 |
一、现行法律规定的无效合同的范围 | 第28-30页 |
(一)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 第28页 |
(二)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的合同 | 第28-29页 |
(三)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 | 第29页 |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 第29页 |
(五) "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强行性规定"的合同 | 第29-30页 |
二、对现行法律规定的无效合同的范围的评析 | 第30-32页 |
(一) 与《民法通则》相比之进步之处 | 第30页 |
(二) 现行无效合同立法范围之不足之处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我国无效合同的认定标准及其范围的立法完善 | 第32-37页 |
一、无效合同认定标准的完善 | 第32-35页 |
(一) 确立认定合同无效的价值标准 | 第32-34页 |
(二) 将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作为认定无效合同的唯一立法标准 | 第34-35页 |
二、无效合同的范围的完善 | 第35-37页 |
(一) 将"恶意串通,损害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纳入可撤销合同 | 第35-36页 |
(二) 取消"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规定 | 第36页 |
(三) 取消"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提法 | 第36-37页 |
结束语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