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2.3 文献评述 | 第13-14页 |
|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1.4.2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30页 |
| 2.1 公共法律服务概述 | 第16-21页 |
| 2.1.1 公共服务的定义 | 第16-17页 |
| 2.1.2 公共法律服务的定义 | 第17页 |
| 2.1.3 公共法律服务的范围 | 第17-20页 |
| 2.1.4 公共法律服务的提供主体 | 第20-21页 |
| 2.2 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概述 | 第21-26页 |
| 2.2.1 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的内涵 | 第21-22页 |
| 2.2.2 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的特征 | 第22-23页 |
| 2.2.3 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的方式 | 第23-24页 |
| 2.2.4 不适合列入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的事项 | 第24-26页 |
|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6-30页 |
| 2.3.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6-27页 |
| 2.3.2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7-30页 |
| 第3章 泉州市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的现状 | 第30-40页 |
| 3.1 泉州市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的依据 | 第30-31页 |
| 3.2 泉州市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的实践 | 第31-37页 |
| 3.2.1 泉州市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的内容 | 第32-34页 |
| 3.2.2 泉州市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的流程 | 第34-36页 |
| 3.2.3 泉州市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的信息化平台建设 | 第36-37页 |
| 3.3 泉州市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取得的成效 | 第37-40页 |
| 3.3.1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三大平台初步建成 | 第37页 |
| 3.3.2 法治宣传教育基础工程效果显著 | 第37页 |
| 3.3.3 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体系不断完善 | 第37-38页 |
| 3.3.4 法律援助民生工程不断拓展 | 第38页 |
| 3.3.5 律师进村(社区)担任法律顾问项目稳步推进 | 第38-40页 |
| 第4章 泉州市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0-48页 |
| 4.1 泉州市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存在的问题 | 第40-44页 |
| 4.1.1 缺乏整体性部署 | 第40页 |
| 4.1.2 缺乏充足的经费保障 | 第40-41页 |
| 4.1.3 服务提供主体的积极性无法充分发挥 | 第41-42页 |
| 4.1.4 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覆盖面较低 | 第42-43页 |
| 4.1.5 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缺乏有效的评估与反馈 | 第43-44页 |
| 4.2 泉州市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4-48页 |
| 4.2.1 政府对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识不足 | 第44页 |
| 4.2.2 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 第44-45页 |
| 4.2.3 服务提供方和接受方未树立良好的意识 | 第45页 |
| 4.2.4 法律服务行业发展不够成熟 | 第45-48页 |
| 第5章 国内外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经验与启示 | 第48-54页 |
| 5.1 国外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经验 | 第48-49页 |
| 5.1.1 纽约市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经验 | 第48页 |
| 5.1.2 伦敦市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经验 | 第48-49页 |
| 5.2 国内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经验 | 第49-51页 |
| 5.2.1 杭州市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经验 | 第49-50页 |
| 5.2.2 苏州市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经验 | 第50-51页 |
| 5.3 国内外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经验启示 | 第51-54页 |
| 5.3.1 国外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经验启示 | 第51页 |
| 5.3.2 国内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经验启示 | 第51-54页 |
| 第6章 完善泉州市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的对策 | 第54-59页 |
| 6.1 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的机制 | 第54-55页 |
| 6.1.1 明确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的内容 | 第54页 |
| 6.1.2 规范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的流程 | 第54-55页 |
| 6.2 加强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的质量评估 | 第55-56页 |
| 6.2.1 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设计 | 第55页 |
| 6.2.2 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的反馈机制 | 第55-56页 |
| 6.3 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提供主体的多元化发展 | 第56-57页 |
| 6.3.1 培育以律师行业为主的法律服务业 | 第56页 |
| 6.3.2 发挥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的作用 | 第56-57页 |
| 6.4 加大政府财政的支持和扩大其他资金渠道 | 第57-59页 |
| 6.4.1 将购买公共法律服务列入政府财政预算 | 第57页 |
| 6.4.2 拓展公共法律服务的资金来源渠道 | 第57-59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0页 |
| 7.1 结论 | 第59页 |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致谢 | 第64-66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