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为导向的丘陵区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研究--基于重庆市20个土地整治项目区的调查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1 基本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1.2 粮油基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1.3 蔬菜基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概况 | 第14页 |
1.4 水果基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概况 | 第14-15页 |
1.5 小结 | 第15-16页 |
第2章 绪论 | 第16-22页 |
2.1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页 |
2.3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2.4 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2.5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第3章 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规范剖析 | 第22-28页 |
3.1 土地整治区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理论 | 第22-23页 |
3.1.1 土地整治及其相关定义 | 第22-23页 |
3.1.2 土地整治区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内容 | 第23页 |
3.2 土地整治区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标准 | 第23-27页 |
3.3 小结 | 第27-28页 |
第4章 粮油基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模式研究 | 第28-48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4.1.1 研究区概况 | 第28页 |
4.1.2 研究思路 | 第28-29页 |
4.1.3 数据来源 | 第29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29-42页 |
4.2.1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 第29-33页 |
4.2.2 水源工程 | 第33-35页 |
4.2.3 灌排水工程 | 第35-40页 |
4.2.4 田间道路工程 | 第40-42页 |
4.3 效益评价 | 第42-46页 |
4.3.1 指标体系建立与定量指标分析 | 第43-45页 |
4.3.2 准则层的调和矩阵及其权重计算 | 第45页 |
4.3.3 指标层的调和矩阵及其权重计算 | 第45-46页 |
4.3.4 总排序模型的构建结果与分析 | 第46页 |
4.4 小结 | 第46-48页 |
第5章 蔬菜基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模式研究 | 第48-70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5.1.1 研究区概况 | 第48页 |
5.1.2 研究思路 | 第48-49页 |
5.1.3 数据来源 | 第49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49-65页 |
5.2.1 蔬菜区及粮-菜轮作区水资源供需平衡 | 第49-55页 |
5.2.2 蔬菜区及粮-菜轮作区水源工程 | 第55-59页 |
5.2.3 灌排水工程 | 第59-62页 |
5.2.4 田间道路工程 | 第62-65页 |
5.3 效益评价 | 第65-67页 |
5.3.1 指标体系建立与定量指标分析 | 第65-66页 |
5.3.2 准则层的调和矩阵及其权重计算 | 第66页 |
5.3.3 指标层的调和矩阵及其权重计算 | 第66-67页 |
5.3.4 总排序模型的构建结果与分析 | 第67页 |
5.4 小结 | 第67-70页 |
第6章 水果基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模式研究 | 第70-88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70-71页 |
6.1.1 研究区概况 | 第70页 |
6.1.2 研究思路 | 第70-71页 |
6.1.3 数据来源 | 第71页 |
6.2 结果与分析 | 第71-83页 |
6.2.1 水资源平衡分析 | 第71-73页 |
6.2.2 水源工程 | 第73-76页 |
6.2.3 排灌水工程 | 第76-81页 |
6.2.4 田间道路工程 | 第81-83页 |
6.3 效益评价 | 第83-86页 |
6.3.1 指标体系建立与定量指标分析 | 第83-84页 |
6.3.2 准则层的调和矩阵及其权重计算 | 第84页 |
6.3.3 指标层的调和矩阵及其权重计算 | 第84-85页 |
6.3.4 总排序模型的构建结果 | 第85-86页 |
6.4 小结 | 第86-88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讨论 | 第88-92页 |
7.1 结论及建议 | 第88-91页 |
7.1.1 粮油基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模式及建议 | 第88-89页 |
7.1.2 蔬菜基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模式及建议 | 第89-90页 |
7.1.3 水果基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模式及建议 | 第90-91页 |
7.2 讨论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8页 |
致谢 | 第98-100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课题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