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导言 | 第15-2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16-17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7-21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21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21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21-23页 |
第一章 股东表决权信托制度概述 | 第23-29页 |
一、股东表决权信托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23-26页 |
(一)股东表决权信托的含义分析 | 第23-24页 |
(二)股东表决权信托制度在美国的历史沿革 | 第24-25页 |
(三)大陆法系国家及地区对股东表决权信托制度的借鉴与移植 | 第25-26页 |
二、股东表决权信托制度在我国的现状和问题 | 第26-29页 |
第二章 股东表决权信托的法律属性和构成要件 | 第29-33页 |
一、股东表决权信托的法律属性 | 第29-30页 |
二、股东表决权信托的构成要件 | 第30-33页 |
(一)形式要件 | 第30-31页 |
(二)实质要件 | 第31-33页 |
第三章 股东表决权信托的适用原则 | 第33-36页 |
一、私法自治原则 | 第33-34页 |
二、信义原则 | 第34-35页 |
三、公序良俗原则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股东表决权信托的法律关系 | 第36-43页 |
一、股东表决权信托法律关系的主体 | 第36-37页 |
(一)委托人 | 第36-37页 |
(二)受托人 | 第37页 |
(三)受益人 | 第37页 |
二、股东表决权信托法律关系的内容 | 第37-41页 |
(一)委托人的权利和义务 | 第38-39页 |
(二)受托人的权利和义务 | 第39-40页 |
(三)受益人的权利和义务 | 第40-41页 |
三、股东表决权信托法律关系的客体 | 第41-43页 |
第五章 股东表决权信托的法律效力 | 第43-47页 |
一、股东表决权信托的无效 | 第43-44页 |
二、股东表决权信托的撤销 | 第44-45页 |
三、股东表决权信托无效或撤销的法律后果 | 第45-47页 |
第六章 股东表决权信托制度与相关制度的辨析 | 第47-53页 |
一、股东表决权信托与股权信托 | 第47-48页 |
二、股东表决权信托与表决权代理 | 第48-49页 |
三、股东表决权信托与表决权拘束协议 | 第49-51页 |
四、股东表决权信托与股东会书面投票制度 | 第51-53页 |
第七章 我国引入股东表决权信托制度必要性分析 | 第53-59页 |
一、加强中小股东权益保护、优化公司控制权配置 | 第53-56页 |
(一)增强中小股东的话语权,约束实际控制人或控股股东 | 第53-54页 |
(二)累积投票制与表决权信托叠加效应,加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 第54-55页 |
(三)避免对公司控制权的无序争夺,稳定公司经营 | 第55-56页 |
二、优化国有资产运营管理、吸引外资 | 第56-57页 |
三、引入股东表决权信托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57-59页 |
第八章 我国引入股东表决权信托制度的构想 | 第59-64页 |
一、我国引入股东表决权信托制度的整体构思 | 第59页 |
二、我国引入股东表决权信托制度的具体建议 | 第59-64页 |
(一)关于修改《公司法》的具体建议 | 第59-60页 |
(二)关于修改《证券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具体建议 | 第60-61页 |
(三)关于修改《信托法》的具体建议 | 第61页 |
(四)关于修改《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的具体建议 | 第61-62页 |
(五)关于修改《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具体建议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