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主要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9-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35页 |
1.1 核糖体是蛋白质翻译过程的主要参与者 | 第10-15页 |
1.2 蛋白质翻译过程 | 第15-23页 |
1.2.1 翻译流程 | 第15-16页 |
1.2.2 翻译起始 | 第16-17页 |
1.2.3 翻译延伸 | 第17-21页 |
1.2.4 翻译终止和肽链释放(termination and release) | 第21-22页 |
1.2.5 核糖体再循环(recyling) | 第22页 |
1.2.6 蛋白质翻译过程中的GTP酶 | 第22-23页 |
1.3 压力条件响应的翻译因子 | 第23-25页 |
1.4 电子显微成像背景介绍 | 第25-31页 |
1.4.1 生物样品电子显微成像 | 第25-26页 |
1.4.2 冷冻电镜单颗粒三维重构成像原理 | 第26-28页 |
1.4.3 冷冻电镜单颗粒三维重构在生物样品研究中的进展 | 第28-29页 |
1.4.4 单颗粒三维分类方法简介 | 第29-31页 |
1.5 核糖体结构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31-33页 |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33-35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5-56页 |
2.1 实验仪器 | 第35-36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36-47页 |
2.2.1 实验缓冲液 | 第36-37页 |
2.2.2 翻译因子蛋白的表达纯化 | 第37页 |
2.2.3 蛋白突变体的构建 | 第37-41页 |
2.2.4 核糖体大小亚基 50S、30S与重组 70S核糖体的制备 | 第41-43页 |
2.2.5 MF-mRNA的制备 | 第43-44页 |
2.2.6 tRNA的氨酰化 | 第44页 |
2.2.7 同位素标记tRNA 5’端 | 第44页 |
2.2.8 核糖体复合物制备 | 第44-45页 |
2.2.9 荧光标记及核糖体重组 | 第45-47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47-56页 |
2.3.1 细菌生长实验 | 第47页 |
2.3.2 GTP酶水解 | 第47页 |
2.3.3 翻译因子与核糖体结合 | 第47-48页 |
2.3.4 puromycin实验 | 第48页 |
2.3.5 toeprinting实验 | 第48页 |
2.3.6 footprinting实验 | 第48-49页 |
2.3.7 多聚核糖体解聚实验 | 第49-50页 |
2.3.8 EF-G与RRF结合多聚核糖体的检测 | 第50页 |
2.3.9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 第50页 |
2.3.10 冷冻电镜样品的制备与图像数据收集 | 第50-52页 |
2.3.11 电镜图像数据处理 | 第52-53页 |
2.3.12 原子模型的搭建 | 第53-54页 |
2.3.13 EF4与核糖体复合物数据收集与结构精修统计分析 | 第54-55页 |
2.3.14 肽酰tRNA与核糖体A位点结合效率的检测 | 第55-56页 |
第3章 EF-G在翻译延伸和核糖体再循环中的结构和功能研究 | 第56-74页 |
3.1 引言 | 第56-57页 |
3.2 实验结果 | 第57-71页 |
3.2.1 EF-G domain IV上的loop II是核糖体再循环的必要元素 | 第57-59页 |
3.2.2 loop II残基的单点突变阻碍了细胞的生长和蛋白质合成 | 第59-60页 |
3.2.3 loop II残基单点突变体抑制(tRNA)2·mRNA的转位 | 第60-62页 |
3.2.4 PRE·EF-G(S588P)·GDPNP的冷冻电镜结构 | 第62-66页 |
3.2.5 loop II突变体具有替换PoTC上RRF的能力 | 第66-67页 |
3.2.6 PoTC·EF-G(S588P)·GDPNP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 | 第67-71页 |
3.3 小结 | 第71-74页 |
第4章 EF4在翻译延伸反向转位中的结构和功能研究 | 第74-94页 |
4.1 引言 | 第74页 |
4.2 实验结果 | 第74-91页 |
4.2.1 Post-EF4和Pre-EF4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 | 第74-82页 |
4.2.2 EF4 G-domain模块 | 第82-84页 |
4.2.3 EF4稳定A/4 位点的肽基tRNA | 第84-88页 |
4.2.4 Post-EF4复合物中P loop-CCA末端之间的相互作用被破坏 | 第88-91页 |
4.3 小结 | 第91-94页 |
第5章 其它研究课题 | 第94-102页 |
5.1 EngA和核糖体大亚基 50S复合物的结构和功能研究 | 第94-100页 |
5.1.1 前言 | 第94-95页 |
5.1.2 研究材料和实验方法 | 第95-96页 |
5.1.3 实验结果 | 第96-100页 |
5.2 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2-107页 |
6.1 EF-G、EF4和核糖体复合物结构和功能研究总结 | 第102-103页 |
6.1.1 EF-G和核糖体复合物研究总结 | 第102-103页 |
6.1.2 EF4和核糖体复合物研究总结 | 第103页 |
6.2 核糖体复合物的结构生物学研究总结和展望 | 第103-105页 |
6.3 冷冻电镜单颗粒三维重构方法的研究展望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8页 |
致谢 | 第118-12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