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8-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文献回顾 | 第10-17页 |
一、公共产品 | 第10-14页 |
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 第14-15页 |
三、“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基础设施 | 第15-16页 |
四、评价方法 | 第16-17页 |
五、文献评价 | 第17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7页 |
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五节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一、本文的创新点 | 第19页 |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基础设施类公共产品供给评价指标体系 | 第20-25页 |
第一节 基础设施类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及其评价标准的界定 | 第20-21页 |
一、基础设施的界定 | 第20-21页 |
二、公共产品以及供给水平的界定 | 第21页 |
三、评价标准的界定 | 第21页 |
第二节 评价指标体系 | 第21-25页 |
一、指标选取原则 | 第22页 |
二、沿线基础设施类公共产品供给评价指标体系 | 第22-25页 |
第三章 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类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 第25-34页 |
第一节 国家样本的选取及数据预处理 | 第25-27页 |
一、国家样本选取 | 第25-27页 |
二、数据来源及其预处理 | 第27页 |
第二节 沿线基础设施类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分析 | 第27-32页 |
一、交通基础设施类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 第28-29页 |
二、通信基础设施类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 第29-30页 |
三、电力基础设施类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 第30页 |
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类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 第30-31页 |
五、教育基础设施类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 第31-32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类公共产品供给水平评价 | 第34-47页 |
第一节 实证方法选择 | 第34-36页 |
第二节 模型运算过程及其结果分析 | 第36-47页 |
一、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分 | 第36-42页 |
二、主成分与熵权的组合方法计算得分 | 第42-44页 |
三、评价结果及其分析 | 第44-47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建议以及展望 | 第47-53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47-48页 |
第二节 建议 | 第48-51页 |
一、我国为沿线国家提供基础设施类公共产品的着重点 | 第48-49页 |
二、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基础设施的相关支持 | 第49-51页 |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 第57-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