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前言 | 第12-22页 |
1.1 真菌漆酶 | 第12-15页 |
1.1.1 产漆酶的微生物 | 第12页 |
1.1.2 漆酶的酶学性质 | 第12-14页 |
1.1.3 漆酶底物 | 第14-15页 |
1.2 白腐菌诱变育种的国内外现状 | 第15-16页 |
1.3 紫外诱变育种 | 第16-19页 |
1.3.1 紫外诱变机制 | 第17页 |
1.3.2 紫外诱变对象的选择 | 第17-18页 |
1.3.3 紫外线的辐射剂量 | 第18页 |
1.3.4 紫外线的有效光谱 | 第18页 |
1.3.5 突变株的分离筛选 | 第18-19页 |
1.4 白腐菌处理染料废水 | 第19-20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2-31页 |
2.1 材料 | 第22-24页 |
2.1.1 菌种 | 第22页 |
2.1.2 主要药品 | 第22页 |
2.1.3 仪器 | 第22页 |
2.1.4 试剂 | 第22-23页 |
2.1.5 培养基 | 第23-2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4-31页 |
2.2.1 杂色云芝的紫外诱变选育 | 第24-27页 |
2.2.2 突变菌株的产酶特性研究 | 第27-29页 |
2.2.3 突变菌株液态发酵对染料的脱色降解作用 | 第29-3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1-54页 |
3.1 紫外诱变选育 | 第31-35页 |
3.1.1 最佳照射时间的确定 | 第31页 |
3.1.2 突变菌株初筛 | 第31-34页 |
3.1.3 突变菌株产酶活性复筛 | 第34页 |
3.1.4 突变菌株产酶遗传稳定性 | 第34页 |
3.1.5 突变菌株CFCC-4产漆酶平皿分析 | 第34-35页 |
3.2 突变菌株CFCC-4的产酶特性研究 | 第35-46页 |
3.2.1 出发菌株与突变菌株CFCC-4在富氮和限氮条件下的生长曲线和产酶曲线 | 第35-37页 |
3.2.2 突变菌株培养基优化 | 第37-42页 |
3.2.3 突变菌株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42-44页 |
3.2.4 正交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4-46页 |
3.3 突变菌株对染料的脱色降解 | 第46-54页 |
3.3.1 突变菌株和出发菌株对副品红的脱色率比较 | 第48页 |
3.3.2 突变菌株和出发菌株对萘酚绿B的脱色率比较 | 第48-49页 |
3.3.3 突变菌株和出发菌株对刚果红的脱色率比较 | 第49-50页 |
3.3.4 突变菌株和出发菌株对孔雀石绿的脱色率比较 | 第50-51页 |
3.3.5 突变菌株对四种不同染料脱色率比较 | 第51-52页 |
3.3.6 突变菌株和出发菌株对四种不同染料降解率比较 | 第52-53页 |
3.3.7 染料特征吸收峰的变化 | 第53-54页 |
4 小结 | 第54-56页 |
4.1 实验得出的结论 | 第54-55页 |
4.2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