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公司高档品牌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18-19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5 论文结构 | 第20-21页 |
第2章 基础理论 | 第21-31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21-25页 |
2.1.1 高档品牌 | 第21-22页 |
2.1.2 品牌价值 | 第22页 |
2.1.3 核心竞争力 | 第22-24页 |
2.1.4 基本竞争战略 | 第24-25页 |
2.1.5 战略集团 | 第25页 |
2.2 基本工具 | 第25-30页 |
2.2.1 BAV分析模型 | 第25-27页 |
2.2.2 波特五力模型 | 第27-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李宁公司发展外部环境分析 | 第31-55页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第31-37页 |
3.1.1 中国社会经济环境分析 | 第31-35页 |
3.1.2 国内政策分析 | 第35-37页 |
3.1.3 国际社会经济环境分析 | 第37页 |
3.2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第37-39页 |
3.2.1 新进入者威胁 | 第37-38页 |
3.2.2 供方议价能力 | 第38页 |
3.2.3 买方议价能力 | 第38-39页 |
3.2.4 替代品威胁 | 第39页 |
3.2.5 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 | 第39页 |
3.3 体育用品行业品牌状况分析 | 第39-47页 |
3.3.1 中国运动品牌市场环境分析 | 第39-45页 |
3.3.2 国际运动品牌市场行业环境分析 | 第45-47页 |
3.4 运动行业品牌战略集团分析 | 第47-52页 |
3.4.1 国内体育品牌战略集团分析 | 第47-49页 |
3.4.2 体育品牌战略集团资源与能力分析 | 第49-52页 |
3.5 发现机遇和面临威胁 | 第52-54页 |
3.5.1 发现机遇 | 第52-53页 |
3.5.2 面临挑战 | 第53-5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李宁公司发展高档品牌支撑能力分析 | 第55-84页 |
4.1 李宁公司经营概况 | 第55-56页 |
4.2 李宁公司高档品牌战略介绍 | 第56-64页 |
4.2.1 李宁公司品牌现状 | 第56-57页 |
4.2.2 高档品牌发展战略目标 | 第57-59页 |
4.2.3 重新定位市场、提价等措施分析 | 第59-64页 |
4.3 李宁品牌分析 | 第64-67页 |
4.3.1 品牌定位 | 第64-65页 |
4.3.2 产品结构 | 第65页 |
4.3.3 品牌营销策略分析 | 第65-67页 |
4.4 管理状况分析 | 第67-73页 |
4.4.1 李宁公司组织结构分析 | 第67-68页 |
4.4.2 李宁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 第68页 |
4.4.3 管理系统分析 | 第68-70页 |
4.4.4 薪酬绩效体系分析 | 第70-73页 |
4.5 财务状况分析 | 第73-80页 |
4.5.1 运营能力分析 | 第74-75页 |
4.5.2 盈利能力分析 | 第75-77页 |
4.5.3 品牌收入构成分析 | 第77-79页 |
4.5.4 品牌开支分析 | 第79-80页 |
4.6 技术状况 | 第80-81页 |
4.7 具有优势和存在问题 | 第81-83页 |
4.7.1 具有优势 | 第81页 |
4.7.2 存在问题 | 第81-83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5章 李宁公司高档品牌战略方案设计 | 第84-103页 |
5.1 李宁公司SWOT分析 | 第84-86页 |
5.2 李宁公司发展高档品牌战略原则 | 第86-89页 |
5.2.1 系统化原则 | 第86-87页 |
5.2.2 国际化原则 | 第87页 |
5.2.3 品牌高档化原则 | 第87-88页 |
5.2.4 管理创新原则 | 第88-89页 |
5.3 品牌战略方针与周期确定 | 第89-92页 |
5.3.1 高档品牌战略实施方针 | 第89-91页 |
5.3.2 高档品牌战略实施周期 | 第91-92页 |
5.4 战略目标确定 | 第92-98页 |
5.4.1 市场销售额目标 | 第92-95页 |
5.4.2 技术创新目标 | 第95-96页 |
5.4.3 品牌发展目标 | 第96-98页 |
5.5 战略重点及阶段化任务 | 第98-102页 |
5.5.1 战略重点 | 第98-100页 |
5.5.2 截至2018年阶段任务 | 第100-101页 |
5.5.3 截至2020年阶段任务 | 第101-10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6章 战略实施对策与保障措施 | 第103-113页 |
6.1 战略实施对策 | 第103-108页 |
6.1.1 改进组织结构 | 第103-104页 |
6.1.2 提升人力资源与薪酬绩效管理水平 | 第104-105页 |
6.1.3 提升企业研发创新能力 | 第105-106页 |
6.1.4 明确企业文化及品牌承诺 | 第106-107页 |
6.1.5 提升品牌架构强化品牌重心 | 第107-108页 |
6.1.6 改善营销手段 | 第108页 |
6.2 战略保障措施 | 第108-112页 |
6.2.1 成立战略发展部 | 第109页 |
6.2.2 加强人力资源辅作用 | 第109-111页 |
6.2.3 合理筹划薪酬绩效水平 | 第111页 |
6.2.4 建立竞争与科研联盟 | 第111-112页 |
6.2.5 培育企业文化 | 第112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结论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1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19-120页 |
致谢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