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Ⅳ族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钛副族(ⅣB族)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

基于TiO2半导体光生载流子分离、可见光范畴拓展策略探究

中文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48页
    第一节 半导体太阳能利用效率提高策略第15-33页
        1.1.1 半导体载流子分离问题第15-26页
            1.1.1.1 引入共催化剂策略第17-20页
            1.1.1.2 构筑异质结复合物策略第20-23页
            1.1.1.3 半导体晶面调控策略第23-26页
        1.1.2 半导体光响应范畴拓展问题第26-33页
            1.1.2.1 离子掺杂拓展半导体吸收策略第27-30页
            1.1.2.2 LSPR效应拓展光学吸收策略第30-33页
            1.1.2.3 拓展光学吸收的其他策略第33页
    第二节 半导体TiO_2简介及研究现状第33-36页
        1.2.1 TiO_2相关物化性质简介第33-35页
        1.2.2 TiO_2研究现状简介第35-36页
    第三节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8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48-54页
    第一节 实验药品及仪器第48页
        2.1.1 实验药品第48页
        2.1.2 实验仪器第48页
    第二节 催化剂制备及表征第48-51页
        2.2.1 催化剂制备第48-49页
        2.2.2 催化剂表征第49-51页
            2.2.2.1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49页
            2.2.2.2 拉曼光谱(Raman)第49页
            2.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49页
            2.2.2.4 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第49页
            2.2.2.5 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第49-50页
            2.2.2.6 N2物理-吸附脱附第50页
            2.2.2.7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50页
            2.2.2.8 室温荧光光谱(PL)第50页
            2.2.2.9 正电子湮灭技术(PAT)第50-51页
            2.2.2.10 价带X射线光电子能谱(VB-XPS)第51页
            2.2.2.11 Mott-Schottky测试第51页
            2.2.2.12 电子顺磁检测(ESR)第51页
    第三节 催化剂评价部分第51-54页
        2.3.1 光催化重整制氢反应第51-52页
        2.3.2 光催化氧化苄醇反应第52-53页
        2.3.3 自由基的检测第53页
        2.3.4 亚甲基蓝的降解第53-54页
第三章 抑制二氧化钛光生载流子复合策略探究第54-103页
    第一节 TiO_2缺陷位点对载流子复合的影响第54-75页
        3.1.1 引言第54-55页
        3.1.2 催化剂制备第55页
        3.1.3 结果与讨论第55-75页
            3.1.3.1 TiO_2理化性质表征第55-65页
            3.1.3.2 正电子湮灭技术表征TiO_2缺陷位第65-67页
            3.1.3.3 TiO_2样品光催化活性评价第67-72页
            3.1.3.4 TiO_2缺陷与光生载流子分离的关联第72-75页
    第二节 Nb_2O_5/TiO_2异质结在抑制光生载流子复合的应用第75-96页
        3.2.1 引言第75-76页
        3.2.2 Nb_2O_5/TiO_2化合物的制备第76页
        3.2.3 结果与讨论部分第76-96页
            3.2.3.1 Nb_2O_5/TiO_2理化性质表征第76-89页
            3.2.3.2 NbOx/TiO_2样品光催化活性评价第89-93页
            3.2.3.3 NbOx/TiO_2样品对光生载流子分离因素分析第93-96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3页
第四章 等离子体共振效应拓展可见光吸收策略探究第103-162页
    第一节 Au/TiO_2可控合成策略及其可见光响应第103-124页
        4.1.1 引言第103-104页
        4.1.2 催化剂制备第104-105页
        4.1.3 结果与讨论第105-124页
            4.1.3.1 Au/TiO_2理化性质表征第105-113页
            4.1.3.2 Au/TiO_2光催化响应能力第113-119页
            4.1.3.3 Au/TiO_2协同效应在自由基中的体现第119-124页
    第二节 Au负载到TiO_2(001)面合成策略及其可见响应第124-143页
        4.2.1 引言第124-126页
        4.2.2 催化剂制备第126页
        4.2.3 结果与讨论第126-143页
            4.2.3.1 Au胶体和TiO_2理化性质表征第126-136页
            4.2.3.2 Au/TiO_2光响应能力探究第136-143页
    第三节 缺陷型WO_3-x单晶纳米片合成及其等离子体共振应用第143-156页
        4.3.1 引言第143-144页
        4.3.2 催化剂制备第144页
        4.3.3 结果与讨论第144-155页
        4.3.4 小结第155-156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156-157页
    参考文献第157-162页
第五章 基于金红石TiO_2可见光范畴拓展策略探究第162-201页
    第一节 缺陷金红石TiO_2合成策略及其可见光响应第162-195页
        5.1.1 引言第162-164页
        5.1.2 催化剂制备第164-165页
        5.1.3 结果与讨论第165-195页
            5.1.3.1 TiO_2理化性质表征第165-174页
            5.1.3.2 TiO_2带隙结构标定第174-181页
            5.1.3.3 TiO_2样品的光响应能力探究第181-189页
            5.1.3.4 缺陷位点具体作用的归属第189-191页
            5.1.3.5 Ti~(3+)在光解水制氢方面的作用第191-195页
    第二节 本章小结第195-197页
    参考文献第197-201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第201-206页
个人简历及博士期间研究成果第206-208页

论文共2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云计算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下一篇:面向图像版权保护的变换域零水印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