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论文--道德与文艺论文

季羡林的文艺伦理思想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0-14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第10-12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2页
    1.3 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第13页
    1.5 主要内容和创新第13-14页
第2章 季羡林的艺术人生第14-22页
    2.1 早期启蒙时期第14-18页
        2.1.1 孩提时代第14-16页
        2.1.2 求学济南第16-17页
        2.1.3 清华学子第17-18页
    2.2 中期成熟时期第18-21页
        2.2.1 留德十年第18-19页
        2.2.2 燕园春秋第19-20页
        2.2.3 牛棚岁月第20-21页
    2.3 晚期升华时期第21-22页
第3章 季羡林文艺伦理思想的理论渊源第22-32页
    3.1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影响第22-30页
        3.1.1 儒家思想第22-26页
        3.1.2 道家思想第26-28页
        3.1.3 禅宗思想第28-30页
    3.2 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观思想的影响第30-32页
第4章 季羡林文艺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第32-40页
    4.1 季羡林文艺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第32-37页
        4.1.1 真善美的文艺伦理价值取向第32-36页
        4.1.2 艺道合一的文艺伦理追求第36-37页
    4.2 季羡林文艺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第37-40页
        4.2.1 传统和现代融合的结晶第37页
        4.2.2 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第37-38页
        4.2.3 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的和谐统一第38-40页
第5章 季羡林文艺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第40-44页
    5.1 对坚持文艺“双为”方向的促进作用第40-41页
    5.2 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促进作用第41-42页
    5.3 对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的启示第42-44页
第6章 结论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致谢第50-51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时期好干部的道德标准及其培育路径
下一篇:基于闪烁体探测器的γ放射源定位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