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论题缘起与意义 | 第12-14页 |
1.1.1 论题缘起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1.3.1 高等教育公平 | 第18页 |
1.3.2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 | 第18-19页 |
1.3.3 公共政策 | 第19-20页 |
1.3.4 公共政策分析 | 第20页 |
1.4 本文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20-22页 |
1.4.1 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20-21页 |
1.4.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2章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的表现 | 第22-38页 |
2.1 起点不公平 | 第22-27页 |
2.1.1 城乡差异 | 第22-24页 |
2.1.2 家庭经济基础差异 | 第24-27页 |
2.2 过程不公平 | 第27-34页 |
2.2.1 从招生计划来看,招生指标分配不合理 | 第28-31页 |
2.2.2 从录取过程来看,特权介入影响高校招生 | 第31-33页 |
2.2.3 从残疾学生群体来看,残疾人招生人数过少 | 第33-34页 |
2.3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的特点 | 第34-38页 |
2.3.1 隐蔽性 | 第34-35页 |
2.3.2 深层次 | 第35-38页 |
第3章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的政策分析 | 第38-50页 |
3.1 政策制定的不合理 | 第38-43页 |
3.1.1 教育政策体系不完善 | 第38-42页 |
3.1.2 政策制定的公众参与度不高 | 第42-43页 |
3.2 政策执行的非有效 | 第43-48页 |
3.2.1 政策执行环境支持性不足 | 第44-46页 |
3.2.2 监督机制不健全 | 第46-48页 |
3.3 政策评估的缺失 | 第48-50页 |
3.3.1 评估主体单一 | 第48-49页 |
3.3.2 评估方法有待改进 | 第49-50页 |
第4章 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政策建议 | 第50-62页 |
4.1 完善政策制定程序,促进政策科学合理 | 第50-56页 |
4.1.1 倾斜教育政策,扶持欠发达地区 | 第50-52页 |
4.1.2 建立科学完整的弱势群体补偿制度 | 第52-53页 |
4.1.3 完善高校招生政策,合理分配招生计划 | 第53-54页 |
4.1.4 扩大政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 第54-56页 |
4.2 加大政策执行力度,落实政策执行效果 | 第56-58页 |
4.2.1 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高校布局结构 | 第56-57页 |
4.2.2 健全高等教育监督机制,防止特权腐败 | 第57-58页 |
4.3 扩大政策评估途径,实行决策科学民主 | 第58-62页 |
4.3.1 构建多元评估主体 | 第59页 |
4.3.2 引入先进的评估理论、方法和技术 | 第59-60页 |
4.3.3 建立科学、公平的政策评估指标体系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附录 | 第70-72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