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农用化学物质、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江汉平原典型研究区有机磷农药分布特征及氧化还原机制研究

作者简介第7-9页
摘要第9-12页
ABSTRACT第12-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32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9-20页
    1.2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第20-29页
        1.2.1 有机磷农药简述第20-22页
        1.2.2 水土环境中有机磷农药分布及来源第22-24页
        1.2.3 有机磷农药氧化还原转化行为研究第24-28页
        1.2.4 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第28-29页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第29-32页
        1.3.1 研究内容第29-30页
        1.3.2 主要技术路线第30-31页
        1.3.3 创新点第31-32页
第二章 沙湖研究区水土环境中有机磷农药分布特征第32-46页
    2.1 前言第32-33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3-36页
        2.2.1 样品采集第33-34页
        2.2.2 样品预处理第34-35页
        2.2.3 主要试剂与测试方法第35-36页
        2.2.4 方法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QA/QC)第36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6-45页
        2.3.1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第36-40页
        2.3.2 水体中OPPs分布特征第40-42页
        2.3.3 土壤中OPPs分布特征第42-45页
    2.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三章 甲基对硫磷在二氧化锰上降解行为机制研究第46-77页
    3.1 前言第46-47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7-52页
        3.2.1 实验材料第47-48页
        3.2.2 实验方法第48-50页
        3.2.3 仪器分析方法第50页
        3.2.4 定量及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第50-52页
        3.2.5 数据分析第5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2-75页
        3.3.1 合成MnO_2表征第52-54页
        3.3.2 MnO_2含量影响第54-60页
        3.3.3 pH影响第60-62页
        3.3.4 共存物影响第62-63页
        3.3.5 其它OPPs在MnO_2上降解行为第63-65页
        3.3.6 甲基对硫磷降解转化机制第65-75页
        3.3.7 研究意义第75页
    3.4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四章 甲基对硫磷在H_2S和溶解有机质作用下还原转化行为研究第77-105页
    4.1 前言第77-78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78-83页
        4.2.1 实验材料第78-79页
        4.2.2 实验方法第79-81页
        4.2.3 仪器分析方法第81-82页
        4.2.4 定量方法第82页
        4.2.5 数据分析第82-8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3-104页
        4.3.1 腐殖酸对甲基对硫磷降解行为影响第83-86页
        4.3.2 蒽醌对甲基对硫磷降解行为影响第86-89页
        4.3.3 不同还原性硫化物影响第89-95页
        4.3.4 其它OPPs降解行为第95-97页
        4.3.5 甲基对硫磷还原降解转化机制第97-103页
        4.3.6 本章研究意义第103-104页
    4.4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第五章 甲基对硫磷在H_2S和颗粒有机质作用下的非生物还原降解行为研究第105-122页
    5.1 前言第105-106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106-109页
        5.2.1 实验材料第106页
        5.2.2 实验方法第106-108页
        5.2.3 分析方法及准确度和精密度第108-109页
        5.2.4 数据分析第109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09-120页
        5.3.1 石墨碳含量影响第109-111页
        5.3.2 H_2S含量影响第111-112页
        5.3.3 pH和腐殖酸影响第112-114页
        5.3.4 不同还原性硫化物影响第114-116页
        5.3.5 生物质对降解行为影响第116-118页
        5.3.6 降解过程中物种转化第118-120页
        5.3.7 本章研究意义第120页
    5.4 本章小结第120-12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122-125页
    6.1 结论第122-124页
    6.2 不足与建议第124-125页
致谢第125-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东省韩江三角洲土壤污染物源辨析及其环境承载力
下一篇:中国城市化与空气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及EKC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