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绪论 | 第7-10页 |
| 第一章 汉语词学文献中的“雅正” | 第10-15页 |
| 第一节 雅俗之辨 | 第10页 |
| 第二节 “雅者,正也” | 第10-11页 |
| 第三节 《词源》与“雅正” | 第11-15页 |
| 一、理论层面的提出 | 第11-13页 |
| 二、操作层面的表现 | 第13-14页 |
| 三、“雅正”的含义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英语、德语文学中的相应概念 | 第15-26页 |
| 第一节 关于美——beauty (schon) | 第16-17页 |
| 一、风格论中的sch(?)n | 第16页 |
| 二、作为“美本身”的Schonheit (beauty) | 第16-17页 |
| 第二节 关于形式——elegant与refined | 第17-19页 |
| 一、Elegant释义 | 第17-19页 |
| 二、Refined释义 | 第19页 |
| 第三节 关于精神——grace (Grazie)与Anmuth | 第19-26页 |
| 一、Grace释义 | 第20-21页 |
| 二、Grace作为审美范畴与它的文化内涵 | 第21-23页 |
| 三、Anmuth释义 | 第23页 |
| 四、Anmuth在美学领域的提出 | 第23-26页 |
| 第三章 天人沟通的共同诉求 | 第26-33页 |
| 第一节 自然层面:向日情结 | 第26-28页 |
| 第二节 社会层面:人的“向上性” | 第28-31页 |
| 一、“贵族化”——向权力中心的靠拢 | 第28-29页 |
| 二、自我的反观与约束 | 第29-31页 |
| 第三节 情感层面:对女性的亲近 | 第31-33页 |
| 第四章 在各自文论系统中的操作及演变 | 第33-43页 |
| 第一节 Grace在西方 | 第33-37页 |
| 一、天才论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 第33页 |
| 二、人对神的僭越:grace成为空壳 | 第33-35页 |
| 三、期备神圣:grace的返璞 | 第35-37页 |
| 第二节 “雅正”在中国 | 第37-42页 |
| 一、从天人到人伦 | 第37-38页 |
| 二、词学向诗教的靠拢 | 第38-42页 |
| 第三节 比较与通约 | 第42-43页 |
| 余论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