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山压力与岩层移动论文--冲击地压论文

冲击地压的冲击启动机理及其应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24页
    1.1 问题提出第11-12页
    1.2 冲击地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22页
        1.2.1 冲击地压发生物理过程与机理研究第12-15页
        1.2.2 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技术研究第15-19页
        1.2.3 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第19-22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2-24页
        1.3.1 研究方法与内容第22页
        1.3.2 技术路线第22-24页
2 冲击地压物理演化过程及诱发因素第24-40页
    2.1 冲击地压“三阶段”演化过程第24-30页
        2.1.1 冲击地压显现第25-26页
        2.1.2 冲击启动第26-27页
        2.1.3 冲击能量传递第27-28页
        2.1.4 冲击地压物理演化全过程第28-30页
    2.2 冲击地压发生的影响因素第30-38页
        2.2.1 区域性开采活动对冲击地压的影响第30-35页
        2.2.2 局部开采活动对冲击地压的影响第35-38页
    2.3 诱发冲击启动载荷源第38-39页
    2.4 小结第39-40页
3 静动载荷对冲击启动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第40-76页
    3.1 静动载荷对不同煤柱宽度巷道稳定性影响第40-55页
        3.1.1 静载条件下区段煤柱稳定性分析第40-45页
        3.1.2 动载扰动下区段煤柱稳定性分析第45-55页
    3.2 静动载荷对不同布置层位巷道稳定性影响第55-63页
        3.2.1 静载下不同层位巷道的稳定性分析第55-58页
        3.2.2 动载扰动下不同层位巷道的稳定性分析第58-63页
    3.3 静动载荷对不同断面形状巷道稳定性影响第63-73页
        3.3.1 静载下不同断面形状巷道的稳定性分析第63-69页
        3.3.2 动载扰动下各形状巷道的稳定性分析第69-73页
    3.4 小结第73-76页
4 冲击启动的材料—结构动力失稳机理第76-120页
    4.1 工程结构体冲击启动区第76-94页
        4.1.1 工程结构体动力学时变特征第76-78页
        4.1.2 冲击地压的冲击启动区第78-94页
    4.2 一维承载煤样材料失稳声发射实验第94-100页
        4.2.1 实验目的与方案第94-96页
        4.2.2 强冲击倾向性煤样材料失稳过程声发射特征第96-97页
        4.2.3 弱冲击倾向性煤样材料失稳过程声发射特征第97-99页
        4.2.4 无冲击倾向性煤样材料失稳过程声发射特征第99-100页
    4.3 考虑动载荷的一维承载煤样材料失稳过程特性第100-106页
        4.3.1 实验目的与方案第100-102页
        4.3.2 动态破坏时间与动载、静载的关系第102-103页
        4.3.3 冲击能量指数与动载、静载的关系第103-105页
        4.3.4 煤的强度与动、静载荷之间的关系第105-106页
    4.4 弹脆性材料失稳催生结构失稳诱发冲击启动机理第106-118页
        4.4.1 工程结构体的变载荷类建筑结构模型第106-109页
        4.4.2 类建筑结构主承载体极限平衡方程第109-114页
        4.4.3 类建筑结构主承载体地基极限平衡方程第114-116页
        4.4.4 冲击启动的材料破坏催生类建筑结构失稳第116-118页
    4.5 小结第118-120页
5 冲击启动的两种类型与能量判据第120-138页
    5.1 冲击地压的冲击启动类型第120-121页
        5.1.1 冲击地压宏观分类第120页
        5.1.2 基于冲击启动条件的冲击地压新分类第120-121页
    5.2 两类冲击启动力学模型及判据第121-124页
        5.2.1 集中静载荷型冲击启动力学模型与能量判据第122-123页
        5.2.2 集中动载荷型冲击启动力学模型与能量判据第123-124页
    5.3 防止巷道冲击启动的模型与原理第124-134页
        5.3.1 煤层巷帮集中应力分布的爆破效应第124-125页
        5.3.2 深孔区间爆破疏压防冲第125-127页
        5.3.3 深孔区间爆破阻止冲击启动原理第127-129页
        5.3.4 巷道深孔区间爆破疏压试验方案第129-131页
        5.3.5 深孔区间爆破疏压效果检验第131-134页
    5.4 冲击地压的冲击启动理论提出第134-136页
        5.4.1 诱发冲击启动的载荷源系统界定第134-135页
        5.4.2 诱发冲击启动两类载荷的内外因分析第135页
        5.4.3 冲击启动理论提出第135-136页
    5.5 小结第136-138页
6 冲击启动理论的工程应用第138-161页
    6.1 基于冲击启动理论的冲击地压防治方法第138-139页
    6.2 集中静载荷型冲击地压防治第139-152页
        6.2.1 工程背景第139-141页
        6.2.2 岩浆岩下伏短壁综放面冲击启动原理第141-145页
        6.2.3 冲击载荷源分源监测与防治第145-150页
        6.2.4 冲击地压防治应用效果分析第150-152页
    6.3 集中动载荷型冲击地压防治第152-159页
        6.3.1 工程背景第152页
        6.3.2 冲击地压的冲击启动原理第152-156页
        6.3.3 冲击启动载荷源分源监测第156-157页
        6.3.4 冲击启动载荷源分源治理第157-158页
        6.3.5 防治效果第158-159页
    6.4 小结第159-161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61-164页
    7.1 主要结论第161-162页
    7.2 创新点第162-163页
    7.3 展望第163-164页
参考文献第164-171页
致谢第171-173页
作者简介第173-175页

论文共1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以大同市为例
下一篇:软弱覆岩地表沉陷机理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