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三、论文框架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26页 |
一、语法教学的研究现状 | 第15-23页 |
(一) 语法教学有无必要 | 第15页 |
(二) 语法教学教什么 | 第15-18页 |
(三) 语法教学如何教 | 第18-23页 |
二、基于语篇的语法教学和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一) 语篇的定义 | 第23-24页 |
(二) 基于语篇的语法教学和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基于语篇的语法教学模式的构建 | 第26-33页 |
一、基于语篇的语法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26-30页 |
(一) 语境理论 | 第26-28页 |
(二) Nick Ellis的联结认知理论 | 第28-30页 |
二、基于语篇的语法教学模式 | 第30-33页 |
(一) 教学内容 | 第30页 |
(二) 教学模式 | 第30-32页 |
(三) 教学的要点 | 第32-33页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第33-37页 |
一、研究问题 | 第33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3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33-34页 |
(一) 问卷 | 第33-34页 |
(二) 测试 | 第34页 |
(三) 访谈 | 第34页 |
四、教学材料 | 第34-35页 |
五、研究步骤 | 第35-37页 |
(一) 研究步骤 | 第35页 |
(二) 实验班基于语篇的语法教学步骤:(详细教案见附录Ⅰ) | 第35-36页 |
(三) 控制班传统语法教学步骤:(详细教案见附录Ⅰ) | 第36-37页 |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 第37-47页 |
一、问卷分析 | 第37-39页 |
(二) 问卷一:语法学习兴趣分析 | 第37-38页 |
(二) 问卷二:被动构式学习成效的自我概念分析 | 第38-39页 |
二、测试成绩分析 | 第39-44页 |
(一) 前测试卷和后测试卷差异性检验 | 第39-40页 |
(二) 实验班和控制班的期中考试成绩和被动构式的前测成绩比较 | 第40-42页 |
(三) 实验班和控制班前后测成绩比较 | 第42-44页 |
三、访谈分析 | 第44-45页 |
四、结果与讨论 | 第45-47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47-50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47页 |
二、教学启示 | 第47-48页 |
三、研究的局限性 | 第48-49页 |
四、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 | 第53-75页 |
附录A: 英语语法学习兴趣调查问卷 | 第53-54页 |
附录B: 被动构式学习成效的自我概念调查问卷 | 第54-55页 |
附录C: 访谈内容 | 第55-56页 |
附录D: 语法前测和后测 | 第56-61页 |
附录E: 六名受试者的前测后测测试成绩和配对样本检验 | 第61-62页 |
附录F: 实验班和控制班期中考试成绩和被动构式前测成绩 | 第62-64页 |
附录G: 实验班和控制班被动构式后测成绩 | 第64-66页 |
附录H: 问卷一语法学习兴趣量表得分和问卷二被动构式学习成效自我概念问卷得分 | 第66-70页 |
附录I: 实验班教学教案和控制班教学教案 | 第70-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