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环境治理中地方政府责任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 第13-19页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二、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 第19-24页 |
第一节 核心概念阐述 | 第19-20页 |
一、乡村环境 | 第19页 |
二、政府责任 | 第19页 |
三、乡村环境治理 | 第19-20页 |
第二节 理论概述 | 第20-24页 |
一、公共产品理论 | 第20-21页 |
二、责任政府理论 | 第21-23页 |
三、治理与善治理论 | 第23-24页 |
第三章 乡村环境问题及治理现状 | 第24-31页 |
第一节 我国乡村环境现状 | 第24-28页 |
一、农业生产污染 | 第24-26页 |
二、乡镇企业污染 | 第26-27页 |
三、村民生活污染 | 第27-28页 |
四、城市转移垃圾 | 第28页 |
第二节 地方政府履行治理责任的历程及成效 | 第28-31页 |
第四章 乡村环境治理中地方政府责任分析 | 第31-39页 |
第一节 地方政府干预环境治理的必要性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地方政府在乡村环境治理中的责任 | 第32-34页 |
一、宣传普及环保知识与技术的责任 | 第32-33页 |
二、监督污染行为及保障治理资金的责任 | 第33页 |
三、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及信息公开的责任 | 第33-34页 |
第三节 地方政府在乡村环境治理中责任缺失的表现 | 第34-39页 |
一、环保及治理知识普及不到位 | 第34页 |
二、环保行政执法混乱 | 第34-35页 |
三、缺乏统一规划且资金投入不足 | 第35-37页 |
四、环保手段滞后性严重 | 第37-39页 |
第五章 乡村环境治理中地方政府责任缺失的原因 | 第39-53页 |
第一节 环保思想认识不足 | 第39-40页 |
一、重经济效益忽视环保效益 | 第39-40页 |
二、环境保护与治理急于求成 | 第40页 |
第二节 环保机构设置不科学 | 第40-41页 |
一、乡村环保机构不健全 | 第41页 |
二、乡村环保机构监管受限 | 第41页 |
三、乡村环保机构执法不独立 | 第41页 |
第三节 问责机制不健全 | 第41-47页 |
一、国家机构内部问责不力 | 第42-44页 |
二、社会组织问责力量匮乏 | 第44-47页 |
第四节 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47-53页 |
一、乡村环境保护法律条例较少 | 第48页 |
二、环保法律过于抽象且存空白区 | 第48-50页 |
三、法律未体现权责一致的原则 | 第50页 |
四、追责法律法规建设严重滞后 | 第50-53页 |
第六章 强化乡村环境治理中地方政府责任的建议 | 第53-62页 |
第一节 提高环保责任意识,走科学发展道路 | 第53-55页 |
一、转变地方政府环保观念并提高环保意识 | 第53-54页 |
二、加大环保宣传建立全民环保参与机制 | 第54-55页 |
第二节 加强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建设 | 第55-57页 |
一、建立健全基层环保机构并明确其职责 | 第55-56页 |
二、提高环保执法人员业务及创新的能力 | 第56页 |
三、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大环保投入力度 | 第56-57页 |
第三节 完善现有环保责任履行的制度体系 | 第57-59页 |
一、健全和完善乡村环境治理相关法律法规 | 第57页 |
二、优化乡村环境治理中的考核及追责体系 | 第57-58页 |
三、加强乡村环境保护与治理监管体制建设 | 第58-59页 |
第四节 多元参与:开创乡村环境治理的善治新局面 | 第59-62页 |
一、转变执政理念,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60页 |
二、引入市场机制,强化企业治理环境主体性 | 第60-61页 |
三、公开环境信息,推进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