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凋敝型乡村旅游发展的社区营造路径研究--以武隆县赵家乡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1页
        1.2.1 凋敝、乡村、凋敝型乡村第11页
        1.2.2 社区营造第11页
    1.3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3.1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3.2 研究目的第12页
        1.3.3 研究意义第12页
    1.4 研究方法第12-14页
        1.4.1 文献研究法第12-13页
        1.4.2 问卷调查法第13页
        1.4.3 实证研究法第13页
        1.4.4 描述统计分析法第13页
        1.4.5 实验法第13-14页
    1.5 技术路线第14-16页
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第16-28页
    2.1 乡村旅游发展相关文献综述第16-18页
        2.1.1 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第16-17页
        2.1.2 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内涵与作用第17页
        2.1.3 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模式及机制研究第17-18页
    2.2 社区营造第18-22页
        2.2.1 社区营造的定义第18-19页
        2.2.2 社区营造的来源第19-21页
        2.2.3 社区营造的主要参与人第21页
        2.2.4 社区营造的作用第21-22页
    2.3 社区营造案例第22-28页
        2.3.1 日本古川町第22-23页
        2.3.2 台南市土沟村第23-24页
        2.3.3 宜兰县白米社区第24-25页
        2.3.4 台湾南投县桃米村社区第25-28页
3 凋敝型乡村社区营造的理论研究第28-32页
    3.1 社区参与与社区增权理论第28-29页
    3.2 内生式发展理论第29-30页
    3.3 利益相关者理论第30-32页
4 凋敝型乡村旅游发展中村民社区营造影响因素分析第32-43页
    4.1 赵家乡基本情况第32-33页
        4.1.1 历史沿革第32页
        4.1.2 旅游资源第32页
        4.1.3 特色产业第32-33页
        4.1.4 经济发展状况第33页
    4.2 赵家乡社区营造实践与困境第33-36页
        4.2.1 赵家乡社区营造实践第33-35页
        4.2.2 赵家乡社区营造中困境第35-36页
    4.3 影响村民进行社区营造的因素第36-41页
        4.3.1 问卷设计第36-37页
        4.3.2 模型构建第37-40页
        4.3.3 回归结果分析第40-41页
    4.4 本章小结第41-43页
        4.4.1 村民的社区意识不强、缺乏对社区营造的主观能动性第41页
        4.4.2 相关者之间联系不紧密、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第41-43页
5 凋敝型乡村旅游发展社区营造路径构建第43-53页
    5.1 组织模式第43-50页
        5.1.1 政府与村民之间的博弈分析第43-46页
        5.1.2 政府与志愿者组织博弈分析第46-48页
        5.1.3 构建组织模式第48-50页
    5.2 激励机制第50-53页
        5.2.1 奖励机制设计第50-51页
        5.2.2 竞争机制设计第51-53页
6 结论、不足及展望第53-55页
    6.1 研究结论第53页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附录第59-61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脲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下一篇:四氧化三铁@壳聚糖和聚合物改性膨润土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在染料吸附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