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多孔材料简介 | 第11页 |
1.2 聚合物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1-12页 |
1.3 重金属离子的吸附 | 第12-13页 |
1.4 聚合物多孔吸附剂 | 第13-14页 |
1.5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聚脲的制备与表征 | 第15-37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15-17页 |
2.2.1 试剂 | 第15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15-16页 |
2.2.3 聚脲多孔材料的制备 | 第16页 |
2.2.4 聚脲多孔材料表面胺基含量的测定 | 第16-17页 |
2.2.5 聚脲多孔材料的表征 | 第1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17-35页 |
2.3.1 聚脲多孔材料的化学结构 | 第17-18页 |
2.3.2 聚合时间的确定 | 第18-19页 |
2.3.3 乙腈丙酮混合溶剂对聚合的影响 | 第19-23页 |
2.3.4 聚脲的NMR表征 | 第23-25页 |
2.3.5 聚脲的红外表征 | 第25-26页 |
2.3.6 聚脲的结晶性 | 第26-27页 |
2.3.7 聚脲的热稳定性 | 第27-28页 |
2.3.8 不同多元胺和TDI的沉淀聚合 | 第28-30页 |
2.3.9 不同类型聚脲的NMR表征 | 第30-31页 |
2.3.10 不同类型聚脲的红外表征 | 第31-33页 |
2.3.11 不同类型聚脲的结晶性 | 第33-35页 |
2.3.12 不同类型聚脲的热稳定性 | 第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聚脲多孔材料吸附金属离子 | 第37-61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7-39页 |
3.2.1 试剂 | 第37-38页 |
3.2.2 聚脲多孔材料的改性 | 第38页 |
3.2.3 聚脲对金属离子的吸附 | 第38页 |
3.2.4 金属离子的解吸附及聚脲的重复利用性 | 第38-3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9-60页 |
3.3.1 胺基羧酸型树脂的制备 | 第39页 |
3.3.2 改性前后的聚脲的表征 | 第39-43页 |
3.3.3 PU-E和PU-EC吸附Cu~(2+)的影响因素 | 第43-46页 |
3.3.4 PU-E和PU-EC吸附Cu~(2+)的动力学研究和吸附模型 | 第46-48页 |
3.3.5 PU-E和PU-EC同时吸附多种金属离子及重复利用性 | 第48-52页 |
3.3.6 PU-T和PU-TC吸附Cu~(2+)的影响因素 | 第52-54页 |
3.3.7 PU-T和PU-TC吸附Cu~(2+)的动力学研究和吸附模型 | 第54-57页 |
3.3.8 PU-T和PU-TC同时吸附多种金属离子及重复利用性 | 第57-6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附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