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农业生物学论文--农业生态学论文

云南省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及其补偿机制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农田碳补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农田净碳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3 研究现状评述第14-15页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第15-18页
        1.3.1 研究思路第15-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页
        1.3.3 研究创新点第17-18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梳理第18-23页
    2.1 基本概念第18-19页
        2.1.1 碳源和碳汇第18页
        2.1.2 净碳汇第18页
        2.1.3 碳补偿第18-19页
    2.2 相关理论第19-23页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9页
        2.2.2 外部性理论第19-20页
        2.2.3 公共产品理论第20-21页
        2.2.4 系统管理理论第21页
        2.2.5 权变管理理论第21-23页
第三章 云南农田净碳汇量估算第23-30页
    3.1 云南省农田生态系统概况和数据来源第23-24页
    3.2 云南农田碳汇和碳源的界定第24页
    3.3 云南农作物碳吸收量估算第24-26页
        3.3.1 农作物碳吸收量的计算方法第24-25页
        3.3.2 云南农作物碳吸收量的估算结果第25-26页
    3.4 云南农田生产过程投入产生的碳排放量估算第26-27页
        3.4.1 农田生产过程投入产生的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第26页
        3.4.2 云南农田生产过程投入产生的碳排放量的估算结果第26-27页
    3.5 云南农田土壤固碳量及土壤呼吸碳排放量估算第27-28页
        3.5.1 农田土壤固碳量及土壤呼吸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第27页
        3.5.2 云南农田土壤固碳量及土壤呼吸碳排放量的估算结果第27-28页
    3.6 云南农田净碳汇量估算第28-30页
第四章 云南农田碳补偿机制构建第30-52页
    4.1 我国农业生态补偿的现状分析第30-36页
        4.1.1 我国有关农业生态补偿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第31-32页
        4.1.2 我国农业生态补偿的发展现状第32-35页
        4.1.3 我国农业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第35-36页
    4.2 云南农业生态补偿的现状分析第36-37页
    4.3 云南农田碳补偿机制构建第37-49页
        4.3.1 补偿主体和补偿客体第37-38页
        4.3.2 补偿原则第38-40页
        4.3.3 补偿标准第40-42页
        4.3.4 补偿模式第42-48页
            4.3.4.1 政府补偿第42-44页
            4.3.4.2 市场补偿第44-48页
        4.3.5 补偿的资金来源第48-49页
    4.4 云南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参与农田碳补偿第49-52页
第五章 完善云南农田碳补偿机制的建议第52-57页
    5.1 完善云南农田碳补偿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第52-53页
    5.2 建立云南农田净碳汇的测算体系第53页
    5.3 建立云南农田低碳耕种专家指导机制第53-54页
    5.4 建立云南农田碳补偿的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第54-5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7-60页
    6.1 主要结论第57-58页
    6.2 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展望第58-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6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66-67页
附录B (主要的原始数据)第67-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教育投入在破解云南“资源诅咒”中经济贡献的研究
下一篇:EB病毒BRLF1基因、Rta/IgG抗体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Rta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亚细胞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