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9-2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理论意义 | 第10页 |
2、实践意义 | 第10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3、研究述评 | 第16-17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文献分析法 | 第17页 |
2、问卷调查法 | 第17页 |
3、访谈法 | 第17-18页 |
(五)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1、校园暴力 | 第18-20页 |
2、新型城镇化 | 第20页 |
3、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初中生校园暴力问题的提出 | 第23-30页 |
(一)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校园暴力问题日益受关注 | 第23-24页 |
1、新型城镇化政策保障随迁子女平等受教育权 | 第23页 |
2、校园暴力问题严重 | 第23-24页 |
(二) 新型城镇化对校园安全的影响 | 第24-27页 |
1、广西城镇化现状 | 第24-25页 |
2、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及其对校园安全的影响 | 第25-26页 |
3、偏向“城市取向”的教育易激发学生之间的冲突 | 第26-27页 |
(三) 城镇化背景下初中生校园暴力呈现出新特点 | 第27-30页 |
1、校园暴力主体呈现的特征 | 第27-28页 |
2、校园暴力事件呈现的特征 | 第28-30页 |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某市L区初中生校园暴力调查分析 | 第30-46页 |
(一) 某市L区初中生校园暴力现状分析 | 第30-37页 |
1、样本选择 | 第30-31页 |
2、初中生行为习惯调查结果分析 | 第31-32页 |
3、初中生思想认知调查结果分析 | 第32-34页 |
4、初中生校园暴力的表现 | 第34-37页 |
(二) 某市L区初中生校园暴力原因分析 | 第37-46页 |
1、学生自身因素 | 第37-38页 |
2、同伴因素 | 第38页 |
3、家庭因素 | 第38-40页 |
4、学校环境因素 | 第40-43页 |
5、社会环境因素 | 第43-46页 |
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初中生校园暴力的对策分析 | 第46-54页 |
(一) 预防策略 | 第46-51页 |
1、家庭预防策略 | 第46-47页 |
2、学校预防策略 | 第47-51页 |
3、社会预防策略 | 第51页 |
(二) 治理策略 | 第51-54页 |
1、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构建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 第51-52页 |
2、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打造农村社区新型共同体 | 第52页 |
3、加强社会媒体监管,构筑新型农村公共价值体系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1 初中生校园安全的调查问卷 | 第58-62页 |
附录2 访谈提纲 | 第62-63页 |
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3-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