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电动汽车论文

纯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模块设计及热特性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电动汽车概述第11-17页
        1.2.1 关于电动汽车第11-13页
        1.2.2 国外纯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第13-15页
        1.2.3 国内纯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第15-16页
        1.2.4 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因素第16-17页
    1.3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概述第17-20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2章 电池热特性分析第21-35页
    2.1 动力电池相关的术语第21-22页
    2.2 电池的结构和原理第22-25页
    2.3 温度对于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第25-30页
    2.4 单体电池放电温升研究第30-34页
        2.4.1 单体电池绝热温升试验第31-32页
        2.4.2 单体电池自然散热温升试验第32-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电池模块成组设计第35-45页
    3.1 电池模块简介第35-36页
    3.2 电池模块设计原则第36-37页
    3.3 电池模块的机械设计第37-40页
        3.3.1 电池模块A样机的机械设计第37-38页
        3.3.2 电池模块B样机的机械设计第38-40页
    3.4 电池模块的电连接设计第40-42页
        3.4.1 电池模块A样机电连接设计第41-42页
        3.4.2 电池模块B样机电连接设计第42页
    3.5 对比分析第42-44页
    3.6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电动汽车电池热模型的建立第45-58页
    4.1 电池热特性试验与仿真分析的意义第45页
    4.2 锂电池导热机理第45-46页
    4.3 锂离子电池导热微分方程的建立第46-50页
        4.3.1 直角坐标系下的三维热模型第47-48页
        4.3.2 柱坐标系下的三维热模型第48-49页
        4.3.3 球坐标系中的三维热模型第49页
        4.3.4 仿真软件ANSYS介绍第49-50页
    4.4 锂离子电池的生热机理及各物性参数的获取第50-53页
        4.4.1 锂离子电池的产热机理第50-52页
        4.4.2 各物性参数的获取第52页
        4.4.3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第52-53页
    4.5 单体电池的模型建立与仿真分析第53-57页
        4.5.1 单体电池模型的建立第54-55页
        4.5.2 相同环境温度不同放电倍率热仿真结果分析第55-56页
        4.5.3 不同环境温度同放电倍率热仿真分析第56-57页
    4.6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5章 纯电动汽车电池模组分析第58-72页
    5.1 电池模块仿真建模思想第58页
    5.2 电池模块A样机电池模块热分析第58-60页
    5.3 电池模块B样机特性分析第60-66页
        5.3.1 电池模块B样机放电温升仿真分析第60-62页
        5.3.2 电池模块B样机放电温升实验验证第62-65页
        5.3.3 不同温度环境下电池模块仿真分析第65-66页
    5.4 模块横向扩展后的热特性分析第66-67页
    5.5 深坑铝板与浅坑铝板对电池放电温升的研究第67-69页
    5.6 电池模块成组第69-71页
    5.7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致谢第78-79页
附录A(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驾驶员意图的智能车辆路径跟随研究
下一篇:基于平均等效应力强度因子的高强钢焊缝疲劳寿命仿真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