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缩略词表 | 第6-7页 |
中文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前言 | 第13-17页 |
第一章 SFTSV对宿主固有免疫关键分子的表达调控 | 第17-30页 |
1.1 材料 | 第17-20页 |
1.1.1 细胞、毒种 | 第17-18页 |
1.1.2 引物 | 第18-20页 |
1.1.3 主要试剂 | 第20页 |
1.1.4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20页 |
1.2 方法 | 第20-23页 |
1.2.1 细胞复苏与传代 | 第20-21页 |
1.2.2 SFTSV毒株的培养与扩增 | 第21页 |
1.2.3 SFTSV感染THP-1 细胞 | 第21页 |
1.2.4 RT-qPCR检测固有免疫分子的表达 | 第21-22页 |
1.2.5 SFTSV对外源性IFN-α 诱导的信号通路的影响 | 第22-23页 |
1.2.6 统计学分析 | 第23页 |
1.3 结果 | 第23-28页 |
1.3.1 SFTSV感染单核细胞上调TLR7/8、RIG-I和MDA5表达 | 第23-24页 |
1.3.2 SFTSV对关键接头蛋白或活化分子的表达调节 | 第24-25页 |
1.3.3 SFTSV上调转录因子STAT1和2的表达 | 第25页 |
1.3.4 SFTSV上调IFTIMs、PKR等干扰素刺激基因的表达 | 第25-26页 |
1.3.5 SFTSV抑制外源性IFN-α 诱导的信号通路 | 第26-28页 |
1.4 讨论 | 第28-29页 |
1.5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二章 诱导表达IFITM3稳定HEK293细胞系的建立 | 第30-36页 |
2.1 材料 | 第30-31页 |
2.1.1 细胞与质粒 | 第30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30-31页 |
2.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31页 |
2.2 方法 | 第31-32页 |
2.2.1 HEK293细胞对G418敏感性分析 | 第31页 |
2.2.2 细胞转染 | 第31页 |
2.2.3 Tet-On细胞系的筛选与鉴定 | 第31页 |
2.2.4 MTS分析Dox对细胞活性的影响 | 第31-32页 |
2.2.5 流式细胞术检测IFITM3阳性细胞百分数 | 第32页 |
2.2.6 统计学分析 | 第32页 |
2.3 结果 | 第32-34页 |
2.3.1 G418敏感性分析 | 第32页 |
2.3.2 Tet-On细胞系的筛选与鉴定 | 第32-33页 |
2.3.3 MTS分析Dox对细胞活性的影响 | 第33页 |
2.3.4 流式细胞术检测IFITM3阳性细胞百分数 | 第33-34页 |
2.4 讨论 | 第34-35页 |
2.5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IFITM3抑制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感染 | 第36-45页 |
3.1 材料 | 第36-37页 |
3.1.1 细胞、毒株 | 第36页 |
3.1.2 引物 | 第36-37页 |
3.1.3 主要试剂 | 第37页 |
3.1.4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37页 |
3.2 方法 | 第37-39页 |
3.2.1 SFTSV绝对定量PCR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37-38页 |
3.2.2 IFA分析IFITM3对SFTSV感染的抑制 | 第38页 |
3.2.3 RT-qPCR检测IFITM3对SFTSV的抑制作用 | 第38页 |
3.2.4 流式细胞术分析IFITM3对病毒进入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5 统计学分析 | 第39页 |
3.3 结果 | 第39-43页 |
3.3.1 SFTSV绝对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39-40页 |
3.3.2 RT-qPCR检测过表达IFITM对SFTSV的抑制作用 | 第40-41页 |
3.3.3 IFA分析IFITM3对SFTSV感染的抑制作用 | 第41-42页 |
3.3.4 流式细胞术分析IFITM3对病毒进入的影响 | 第42-43页 |
3.4 讨论 | 第43-44页 |
3.5 小结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