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缩略语表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0-17页 |
1.1 植物多糖 | 第10-12页 |
1.1.1 多糖 | 第10页 |
1.1.2 多糖的组成和结构 | 第10-11页 |
1.1.3 多糖的提取方法 | 第11页 |
1.1.4 多糖的药理作用 | 第11-12页 |
1.1.5 多糖的应用 | 第12页 |
1.2 山药多糖 | 第12-16页 |
1.2.1 山药概论 | 第12页 |
1.2.2 山药多糖的提取工艺 | 第12-13页 |
1.2.3 山药多糖的脱蛋白方法 | 第13页 |
1.2.4 山药多糖的组成 | 第13页 |
1.2.5 山药多糖的生物活性 | 第13-16页 |
1.2.5.1 保护肝脏 | 第13-14页 |
1.2.5.2 降血糖作用 | 第14页 |
1.2.5.3 抗氧化作用 | 第14-15页 |
1.2.5.4 抗肿瘤作用 | 第15-16页 |
1.2.5.5 提高免疫力 | 第16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5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7页 |
2.2 试剂与仪器 | 第17-19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19-25页 |
2.3.1 山药粗多糖的制备 | 第19页 |
2.3.2 多糖含量的测定 | 第19页 |
2.3.3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19页 |
2.3.4 脱蛋白方法 | 第19-20页 |
2.3.5 去脂肪 | 第20-21页 |
2.3.6 去小分子 | 第21页 |
2.3.7 山药精多糖的分离 | 第21-23页 |
2.3.7.1 填料预处理 | 第21-22页 |
2.3.7.2 装柱 | 第22页 |
2.3.7.3 样品上样及洗脱 | 第22页 |
2.3.7.4 柱子重生 | 第22-23页 |
2.3.8 分子量的测定 | 第23页 |
2.3.9 抗氧化活性测定 | 第23-25页 |
2.3.9.1 还原力的测定方法 | 第23页 |
2.3.9.2 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 第23-24页 |
2.3.9.3 超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 第24页 |
2.3.9.4 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 第24页 |
2.3.9.5 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 第24-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41页 |
3.1 三种脱蛋白方法比较 | 第25-28页 |
3.1.1 三氯乙酸(TCA)法脱蛋白结果 | 第25页 |
3.1.2 Sevage法脱蛋白结果 | 第25-26页 |
3.1.3 胰蛋白酶法脱蛋白结果 | 第26页 |
3.1.4 木瓜蛋白酶法脱蛋白结果 | 第26-27页 |
3.1.5 三种脱蛋白方法比较 | 第27-28页 |
3.2 山药精多糖的DEAE Sepharose Fast Flow柱层析结果 | 第28-31页 |
3.2.1 无菌水洗脱结果 | 第28-29页 |
3.2.2 0.1mol/L NaCl溶液洗脱结果 | 第29-30页 |
3.2.3 0.3mol/L NaCl溶液洗脱结果 | 第30页 |
3.2.4 0.5mol/L NaCl溶液洗脱结果 | 第30-31页 |
3.3 山药精多糖的Sephadex G-75层析结果 | 第31-34页 |
3.3.1 中性多糖洗脱结果 | 第31-32页 |
3.3.2 酸性多糖Ⅰ洗脱结果 | 第32页 |
3.3.3 酸性多糖Ⅱ洗脱结果 | 第32-33页 |
3.3.4 酸性多糖Ⅲ洗脱结果 | 第33-34页 |
3.4 多糖分子量表征 | 第34-35页 |
3.5 山药多糖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 | 第35-41页 |
3.5.1 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 第35-36页 |
3.5.2 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 第36-37页 |
3.5.3 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 第37-38页 |
3.5.4 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 第38-39页 |
3.5.5 对还原力的测定 | 第39-41页 |
4 讨论 | 第41-45页 |
4.1 山药粗多糖脱蛋白方法优化 | 第41-42页 |
4.2 山药多糖的纯化及分子量的测定 | 第42-43页 |
4.3 山药纯多糖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 第43-45页 |
5 结论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4页 |
作者简介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