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生物学论文--森林生态学论文

基于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的叠叠沟小流域植被优化配置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1页
    1.1 引言第17-28页
        1.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8-28页
    1.2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第28-30页
        1.2.1 研究目标第28-29页
        1.2.2 主要研究内容第29-30页
    1.3 研究技术路线第30-31页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31-42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31-38页
        2.1.1 六盘山自然概况第31-32页
        2.1.2 叠叠沟小流域自然概况第32-38页
    2.2 研究方法第38-41页
        2.2.1 气象因子第38页
        2.2.2 土壤物理性质调查第38-40页
        2.2.3 植被特征调查第40-41页
    2.3 数据处理方法第41-42页
第三章 小流域最佳森林覆盖率第42-44页
    3.1 最佳森林覆盖率计算原理第42-43页
    3.2 最佳森林覆盖率计算结果第43-44页
第四章 小流域立地类型划分第44-59页
    4.1 小流域立地类型划分原则第44-45页
        4.1.1 科学性和实用性兼备第44页
        4.1.2 多因素综合分析基础上的主导因素第44-45页
        4.1.3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实地踏査相结合第45页
    4.2 小流域立地类型划分第45-59页
        4.2.1 小流域立地因子主成分分析第45-47页
        4.2.2 小流域立地因子相关分析第47-49页
        4.2.3 小流域立地类型划分第49-52页
        4.2.4 小流域立地类型划分结果第52-53页
        4.2.5 小流域立地类型制图第53-59页
第五章 小流域水源涵养林植被类型的对位配置第59-66页
    5.1 小流域水源涵养林对位配置的原则第59-60页
        5.1.1 适地适树第59页
        5.1.2 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第59页
        5.1.3 自然分类与经营分类相结合第59-60页
        5.1.4 混交造林配置第60页
    5.2 小流域水源涵养林对位配置第60-66页
        5.2.1 现有适宜植被的组成及特征第60-62页
        5.2.2 植被的选择第62-63页
        5.2.3 林分植物种类的配置第63-66页
第六章 基于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的水源涵养林密度配置第66-82页
    6.1 应用BROOK90模型模拟乔、灌、草蒸散量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第66-71页
        6.1.1 BROOK90模型简介第66-67页
        6.1.2 样地信息第67-68页
        6.1.3 模型率定和检验第68-69页
        6.1.4 数据处理第69页
        6.1.5 蒸散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第69-71页
    6.2 土厚与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的关系第71-72页
    6.3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承载力第72-76页
        6.3.1 乔木土壤水分承载力第73页
        6.3.2 灌木土壤水分承载力第73-74页
        6.3.3 草本土壤水分承载力第74-75页
        6.3.4 各立地类型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计算方法第75-76页
    6.4 乔灌草LAI与密度(盖度)关系第76-81页
        6.4.1 乔木LAI与密度关系第77页
        6.4.2 灌木LAI与覆盖度关系第77-78页
        6.4.3 草本LAI与覆盖度关系第78页
        6.4.4 基于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的小流域水源涵养林密度配置第78-81页
    6.5 对小流域现有植被空间配置进行调整的建议第81-82页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第82-86页
    7.1 结论第82-84页
    7.2 讨论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3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93-94页
致谢第94-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藏地区斑头雁(Anser indicus)携带病原的监测研究
下一篇:上虞供电公司供电所服务导向型绩效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