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植被动态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 第13-14页 |
1.2.1 天然林演替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 第13-14页 |
1.2.2 人工林生长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 第14页 |
1.3 植被动态和土壤微生物的关系 | 第14-18页 |
1.3.1 土壤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第14-15页 |
1.3.2 天然林演替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关系 | 第15页 |
1.3.3 人工林生长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关系 | 第15-16页 |
1.3.4 土壤微生物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4 空间代替时间研究方法在植被动态研究中的应用 | 第18页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5页 |
2.1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2 研究区概况 | 第20页 |
2.3 样地选择与土壤样品采集 | 第20-21页 |
2.4 土壤微生物测定 | 第21-24页 |
2.4.1 土壤DNA的提取、PCR扩增、荧光定量 | 第21-22页 |
2.4.2 生物信息分析方法 | 第22-24页 |
2.5 土壤化学性质测定 | 第24-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75页 |
3.1 大兴安岭火烧后森林演替阶段微生物多样性变化 | 第25-42页 |
3.1.1 细菌多样性 | 第25-31页 |
3.1.2 真菌多样性 | 第31-37页 |
3.1.3 古菌多样性 | 第37-42页 |
3.2 大兴安岭落叶松不同林龄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 | 第42-58页 |
3.2.1 细菌多样性 | 第42-48页 |
3.2.2 真菌多样性 | 第48-53页 |
3.2.3 古菌多样性 | 第53-58页 |
3.3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演替和人工林生长微生物多样性变化 | 第58-75页 |
3.3.1 细菌多样性 | 第58-65页 |
3.3.2 真菌多样性 | 第65-69页 |
3.3.3 古菌多样性 | 第69-75页 |
4 讨论 | 第75-78页 |
5 结论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9页 |
附录 | 第89-90页 |
作者简介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