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中央气象局《天气旬报》研究(1942-1947)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1-14页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研究理论与方法第13页
    1.4 创新点及不足第13页
    1.5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3-14页
2 中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兴起与气象刊物的出现第14-25页
    2.1 晚清时期中国气象事业的兴起第14-16页
        2.1.1 西方传教士传入西方气象知识第14-15页
        2.1.2 西方侵略者主导下的晚清气象事业第15页
        2.1.3 中国气象观测站点的建立与发展第15-16页
    2.2 民国时期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第16-20页
        2.2.1 北洋政府时期气象事业的初步发展第16-18页
        2.2.2 国民政府时期气象事业的发展与中央气象局的成立第18-20页
    2.3 中国近代气象刊物的出现与发展第20-25页
        2.3.1 民国时期的气象观测数据型刊物第20-23页
        2.3.2 民国时期的研究型气象刊物第23-25页
3《天气旬报》的创刊与演变第25-35页
    3.1 《天气旬报》的创刊第25-27页
        3.1.1 《天气旬报》的创刊与内容结构的变化第25页
        3.1.2 《天气旬报》的说明及测候规范第25-27页
    3.2 《天气旬报》测候城市的变化及雾天分析第27-32页
        3.2.1 《天气旬报》测候城市的变化第27-30页
        3.2.2 《天气旬报》测候城市雾天分析第30-32页
    3.3 《天气旬报》气象要素分析第32-35页
        3.3.1 《天气旬报》气象图表及要素简析第32-33页
        3.3.2 《天气旬报》特殊天气分析第33-35页
4《天气旬报》的贡献、特点与局限第35-50页
    4.1 《天气旬报》为抗战后方经济建设提供气象服务第35-36页
    4.2 《天气旬报》为抗战军事提供气象信息第36-37页
    4.3 《天气旬报》雾天统计与重庆大轰炸后期零星轰炸阶段分析(1942——1945)第37-47页
    4.4 《天气旬报》的特点与局限第47-50页
5 结语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附录A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第55-56页
附录B《中央气象局暂行组织规程》第56-57页
附录C 1947年中央气象局设置第57-58页
附录D《天气旬报》各旬各省测候城市数量表第58-70页
附录E《天气旬报》特殊天气统计表(1942 年3月至1943年 2 月)第70-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交换网中基于队列度量的最优策略
下一篇:中偏差下一个G/G/1排队网络的最优调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