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半导体技术论文--场效应器件论文

0.18μm部分耗尽SOI H形栅NMOSFET常温下热载流子效应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3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3页
        1.1.1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1.1.2 集成电路可靠性问题第11-13页
    1.2 本课题的研究进展第13-20页
        1.2.1 热载流子效应研究进展第13-15页
        1.2.2 SOI技术第15-17页
        1.2.3 SPICE模型介绍与模型提取流程第17-20页
    1.3 本文主要内容第20-21页
    1.4 课题研究路径与工作流程第21-23页
第二章 热载流子效应模型第23-33页
    2.1 热载流子效应第23-24页
    2.2 热载流子效应的应力偏置分区第24-25页
    2.3 幸运电子模型第25-28页
        2.3.1 体硅中的幸运电子模型第25-26页
        2.3.2 SOI中的幸运电子模型第26-27页
        2.3.3 热载流子效应模型的修正第27-28页
    2.4 提参建模的数据筛选方法第28-33页
第三章 SOI CMOS器件热载流子效应的测试方法第33-55页
    3.1 试验平台第35-42页
        3.1.1 工艺平台第35-38页
        3.1.2 测试平台第38-40页
        3.1.3 样品的选择与制备第40-42页
    3.2 加速应力试验第42-50页
        3.2.1 应力偏压条件的确定第42-46页
        3.2.2 加速应力试验的操作第46-47页
        3.2.3 加速应力试验的干扰第47-50页
    3.3 加速应力试验的初步结果第50-55页
第四章 SOI CMOS器件热载流子效应的提参与建模第55-75页
    4.1 SOI CMOS器件热载流子效应的模型第55-67页
        4.1.1 参数退化与应力加速时间(t)的关系第55-59页
        4.1.2 参数变化与器件沟宽(W)的关系第59-61页
        4.1.3 阈值电压(V_(th))退化模型第61-66页
        4.1.4 0.18μm PD SOI H形栅NMOSFET的热载流子模型第66-67页
    4.2 TCAD模型失效机理分析第67-71页
    4.3 模型的验证第71-7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5-77页
    5.1 结论第75-76页
    5.2 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致谢第81-83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近代以来西北生态环境学术史研究
下一篇:《三礼》中的养生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