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儿科论文

分期治疗“风痰化热”型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前言第9-11页
临床研究第11-17页
    1 研究方法第11-13页
        1.1 研究对象第11页
        1.2 诊断标准第11-12页
        1.3 病例纳入标准第12页
        1.4 病例排除标准第12页
        1.5 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第12页
        1.6 中止实验标准第12页
        1.7 治疗方案第12-13页
        1.8 疗效判定方法及标准第13页
        1.9 评价方法第13页
        1.10 中医证候观察第13页
        1.11 远期疗效评定标准第13页
        1.12 安全性判定第13页
        1.13 统计分析方法第13页
    2 研究观察结果第13-15页
        2.1 两组均衡性比较第13-14页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评分比较第14页
        2.3 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第14-15页
        2.4 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疗效比较第15页
        2.5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远期疗效比较第15页
    3 安全性评定第15-17页
讨论第17-23页
    1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第17-19页
        1.1 西医研究进展第17页
        1.2 中医研究进展第17-19页
    2 分期辨证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理论依据第19-21页
        2.1 以王烈教授为代表提倡的"哮咳"论治第19页
        2.2 "哮咳"病因病机第19-20页
        2.3 "痰饮内伏"产生机制第20页
        2.4 哮咳"风痰化热"病机第20-21页
    3 选方依据第21页
    4 组方方解第21-22页
    5 对结果的分析第22页
    6 问题与展望第22-23页
结论第23-24页
参考文献第24-26页
附录第26-32页
致谢第32-33页
文献综述第33-37页
    参考文献第36-37页
作者简历第37页

论文共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乔治·桑小说创作中的理想主义发展轨迹
下一篇: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胸推后凸减小现象的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