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4-23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4-16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4-15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一、国内外商业银行转型理论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二、国内外互联网金融理论综述 | 第17-20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第五节 创新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 | 第23-33页 |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概念的界定 | 第23-25页 |
一、互联网金融内涵 | 第23页 |
二、互联网金融涉及的技术 | 第23-25页 |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 第25-27页 |
第三节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带来的挑战 | 第27-33页 |
一、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物理渠道重要性有所下降 | 第27-28页 |
二、商业银行获客方式呈现碎片化、个性化的特点 | 第28-29页 |
三、互联网金融影响商业银行负债发展 | 第29-30页 |
四、互联网金融影响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发展 | 第30-31页 |
五、互联网金融通过支付业务影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 | 第31-33页 |
第三章 S省建设银行外部环境分析 | 第33-57页 |
第一节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 第33-39页 |
一、政治法律环境 | 第33-34页 |
二、经济环境 | 第34-37页 |
三、技术环境 | 第37-38页 |
四、社会环境 | 第38-39页 |
第二节 行业环境分析 | 第39-44页 |
一、S省银行业概况 | 第39-40页 |
二、经济结构调整下银行业扩张进入低速增长期 | 第40-42页 |
三、利率市场化双向挤压商业银行盈利空间 | 第42-44页 |
第三节 五力模型视角的行业竞争分析 | 第44-50页 |
一、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 | 第44-46页 |
二、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第46-47页 |
三、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第47-48页 |
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第48页 |
五、替代品的竞争压力 | 第48-50页 |
第四节 外部环境综合分析 | 第50-57页 |
一、外部环境的潜在机会与威胁 | 第50-55页 |
二、外部因素综合评价 | 第55-57页 |
第四章 S省建设银行的内部环境分析 | 第57-79页 |
第一节 S省建设银行概况 | 第57页 |
第二节 内部资源分析 | 第57-63页 |
一、财务资源 | 第57-58页 |
二、人力资源 | 第58-59页 |
三、市场资源 | 第59-61页 |
四、组织能力资源 | 第61-63页 |
第三节 内部能力分析 | 第63-71页 |
一、经营能力 | 第63-65页 |
二、营销能力 | 第65-67页 |
三、财务能力 | 第67-68页 |
四、组织能力 | 第68-71页 |
第四节 内部环境综合分析 | 第71-76页 |
一、内部环境的潜在优势与劣势 | 第71-75页 |
二、内部因素综合评价 | 第75-76页 |
第五节 S省建设银行转型的SWOT分析 | 第76-79页 |
第五章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S省建设银行战略转型的建议措施 | 第79-91页 |
第一节 战略转型内涵 | 第79页 |
第二节 经营理念转型 | 第79-81页 |
第三节 经营模式转型 | 第81-82页 |
第四节 渠道转型 | 第82-84页 |
第五节 业务转型 | 第84-88页 |
第六节 管理转型 | 第88-91页 |
第六章 建立健全转型推进支持保障措施 | 第91-97页 |
第一节 建立转型推进组织机构 | 第91页 |
第二节 完善转型推进考核体系 | 第91-92页 |
第三节 加大转型推进资源配置力度 | 第92-93页 |
第四节 提高定价管理精细化水平 | 第93-94页 |
第五节 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 | 第94-95页 |
第六节 加大信息技术建设和大数据应用力度 | 第95页 |
第七节 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 | 第95-9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7-99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97页 |
第二节 研究不足及后续展望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