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 前言 | 第13-25页 |
1.1 植物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1.1.1 植物转录因子的结构及特点 | 第14-15页 |
1.1.1.1 DNA结合区 | 第14页 |
1.1.1.2 转录调控区 | 第14-15页 |
1.1.1.3 寡聚化位点 | 第15页 |
1.1.1.4 核定位信号区 | 第15页 |
1.1.2 影响转录因子活性的因素 | 第15-17页 |
1.1.2.1 转译后修饰影响转录因子活性 | 第16页 |
1.1.2.2 细胞核定位影响转录因子活性 | 第16-17页 |
1.1.2.3 二聚体化作用影响转录因子活性 | 第17页 |
1.1.3 植物转录因子的功能 | 第17-19页 |
1.1.3.1 转录因子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 | 第17-18页 |
1.1.3.2 转录因子对植物次生代谢的影响 | 第18-19页 |
1.1.3.3 转录因子对植物生长发育及形态建成的影响 | 第19页 |
1.2 AP2/ERF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1.2.1 AP2/ERF转录因子的分类及基本结构 | 第19页 |
1.2.2 AP2/ERF类转录因子的功能特性 | 第19-21页 |
1.2.2.1 AP2/ERF类转录因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9-20页 |
1.2.2.2 AP2/ERF类转录因子抵抗非生物胁迫的能力 | 第20-21页 |
1.2.2.3 AP2/ERF类转录因子抵抗生物胁迫的能力 | 第21页 |
1.3 ERF亚族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3.1 ERF亚族转录因子的结构特点 | 第21页 |
1.3.2 ERF类转录因子在植物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应答中的作用 | 第21-22页 |
1.4 苹果中抗氧化相关蛋白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1.5 MdERF98基因与抗坏血酸合成及抗盐胁迫的关系 | 第23页 |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3-2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44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5-29页 |
2.1.1 植物材料及培养 | 第25页 |
2.1.2 菌株及载体 | 第25页 |
2.1.3 酶及生化试剂等 | 第25页 |
2.1.4 PCR引物及测序 | 第25页 |
2.1.5 培养基配制 | 第25-26页 |
2.1.6 抗生素与生长素配制 | 第26页 |
2.1.7 溶液配制 | 第26-28页 |
2.1.7.1 MS培养基所用溶液的配制 | 第26-27页 |
2.1.7.2 CTAB法提取总RNA缓冲液的配制 | 第27页 |
2.1.7.3 质粒提取缓冲液的配制 | 第27-28页 |
2.1.7.4 Western Blot所用溶液的配制 | 第28页 |
2.1.7.5 测定抗坏血酸含量的溶液配制 | 第28页 |
2.1.8 试剂盒及主要仪器设备 | 第28-29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9-44页 |
2.2.1 植物总RNA的提取 | 第29-30页 |
2.2.1.1 CTAB法总RNA的提取 | 第29-30页 |
2.2.1.2 使用RNA plant Plus Reagent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提取 | 第30页 |
2.2.2 总RNA浓度与纯度检测 | 第30页 |
2.2.3 RNA的纯化(除去DNA) | 第30-31页 |
2.2.4 反转录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31页 |
2.2.5 PCR反应(MdERF98基因的克隆) | 第31-32页 |
2.2.6 PCR产物切胶回收 | 第32-33页 |
2.2.7 质粒DNA的酶切 | 第33页 |
2.2.8 目的基因片段的连接 | 第33页 |
2.2.9 PHBT-MdERF98-2HA的酶切及与表达载体PCB302-2HA的连接 | 第33页 |
2.2.10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DH5α的制备 | 第33-34页 |
2.2.11 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 | 第34页 |
2.2.12 小量摇菌培养大肠杆菌 | 第34-35页 |
2.2.13 菌液PCR验证质粒正确性 | 第35页 |
2.2.14 质粒提取 | 第35-37页 |
2.2.14.1 碱裂解法小提质粒 | 第35-36页 |
2.2.14.2 质粒小提试剂盒(离心柱型) | 第36页 |
2.2.14.3 质粒大提 | 第36-37页 |
2.2.15 根癌农杆菌LBA4404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7页 |
2.2.16 农杆菌LBA4404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 第37-38页 |
2.2.17 农杆菌介导的苹果‘王林’愈伤组织的转化 | 第38-39页 |
2.2.17.1 活化农杆菌感受态细胞 | 第38页 |
2.2.17.2 农杆菌转化‘王林’愈伤 | 第38页 |
2.2.17.3 农杆菌转化‘嘎拉’叶片 | 第38-39页 |
2.2.18 转基因‘王林’愈伤的鉴定方法 | 第39-42页 |
2.2.18.1 转基因‘王林’愈伤的DNA鉴定 | 第39-40页 |
2.2.18.2 转基因王林愈伤的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 | 第40-41页 |
2.2.18.3 转基因王林愈伤的Western Blot鉴定 | 第41-42页 |
2.2.19 转MdERF98基因苹果‘王林’愈伤的抗盐实验研究方法 | 第42页 |
2.2.20 苹果‘王林’愈伤的抗坏血酸含量测定方法 | 第42-43页 |
2.2.21 苹果‘王林’愈伤的含水量测定方法 | 第43-4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4-55页 |
3.1 苹果AP2/ERFs基因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4-48页 |
3.1.1 苹果AP2/ERFs进化树分析 | 第44-46页 |
3.1.2 苹果AP2/ERFs基因家族序列分析 | 第46-48页 |
3.2 转MdERF98基因农杆菌菌落PCR、菌液PCR验证 | 第48页 |
3.3 转MdERF98基因苹果‘王林’愈伤组织验证 | 第48-50页 |
3.3.1 转MdERF98基因苹果‘王林’愈伤组织DNA验证 | 第48-49页 |
3.3.2 转MdERF98基因苹果‘王林’愈伤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 | 第49-50页 |
3.3.3 转MdERF98基因苹果‘王林’愈伤组织Western Blot验证 | 第50页 |
3.4 转MdERF98基因对苹果‘王林’愈伤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 第50-52页 |
3.4.1 转MdERF98基因‘王林’愈伤利用比色法测定抗坏血酸含量 | 第50-51页 |
3.4.2 MdERF98超表达对苹果愈伤细胞的抗坏血酸含量无影响 | 第51页 |
3.4.3 转MdERF98基因对抗坏血酸合成相关基因的影响 | 第51-52页 |
3.5 MdERF98超表达提高苹果‘王林’愈伤组织细胞对盐分胁迫的抗性 | 第52-53页 |
3.6 转MdERF98基因苹果‘王林’愈伤的含水量研究 | 第53-55页 |
4 讨论 | 第55-57页 |
4.1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5页 |
4.2 盐胁迫抑制苹果‘王林’愈伤组织的生长 | 第55页 |
4.3 盐胁迫加剧苹果‘王林’愈伤组织褐化 | 第55-56页 |
4.4 转MdERF98基因可提高苹果‘王林’愈伤组织的耐盐性 | 第56页 |
4.5 转MdERF98基因对苹果‘王林’愈伤组织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5 结论 | 第57-58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8-66页 |
7 附录 | 第66-68页 |
7.1 荧光定量所用引物 | 第66-67页 |
7.2 构建载体所用引物 | 第67-68页 |
8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