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病害及其防治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寄生疫霉菌小RNA多样性及其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探索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36页
    1.1 植物病原卵菌第13-14页
    1.2 植物-病原物互作研究第14-22页
        1.2.1 植物-病原菌互作的分子基础简介第14-16页
        1.2.2 PAMP激发的植物免疫反应第16-18页
        1.2.3 效应分子激发的植物免疫反应第18-22页
    1.3 疫霉菌的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第22-25页
        1.3.1 疫霉菌的基因组学第22-24页
        1.3.2 疫霉菌的转录组学第24-25页
    1.4 小RNA与基因沉默第25-29页
        1.4.1 小RNA概况第25-28页
        1.4.2 小RNA通路核心蛋白DCL和AGO第28-29页
    1.5 疫霉小RNA研究第29-34页
        1.5.1 疫霉表观遗传和RNAi介导的基因沉默第29-31页
        1.5.2 疫霉基因沉默通路相关基因的研究第31-33页
        1.5.3 疫霉小RNA的研究第33-34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34-36页
第二章 寄生疫霉菌25-26nt小RNA累积与大量内源基因的沉默密切相关第36-68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7-44页
        2.1.1 供试菌株和植物材料第37页
        2.1.2 培养基和试剂第37-38页
        2.1.3 寄生疫霉菌培养、菌丝收集以及游动孢子制备第38页
        2.1.4 拟南芥培养第38页
        2.1.5 拟南芥根部接菌第38-39页
        2.1.6 总RNA提取第39页
        2.1.7 小RNA文库构建和高通量测序第39页
        2.1.8 mRNA文库构建和高通量测序第39页
        2.1.9 定量PCR第39-40页
        2.1.10 小RNA数据基础分析流程第40-42页
        2.1.11 转录组分析基本流程第42页
        2.1.12 其他生信分析方法第42-44页
    2.2 结果第44-64页
        2.2.1 寄生疫霉菌小RNA测序和鉴定第44-47页
        2.2.2 大量内源基因累积25-26nt小RNA第47-53页
        2.2.3 25-26nt小RNA可能调节大量寄生疫霉菌特异的基因和效应蛋白第53-56页
        2.2.4 25-26nt小RNA和重复序列相关第56-58页
        2.2.5 高表达基因来源的21nt小RNA第58-61页
        2.2.6 致病疫霉菌25-26nt小RNA也与基因沉默密切相关第61-64页
    2.3 讨论第64-68页
        2.3.1 多样的寄生疫霉菌内源小RNA第64-65页
        2.3.2 25-26nt小RNA与大量内源基因沉默密切相关第65-67页
        2.3.3 寄生疫霉菌21nt小RNA第67-68页
第三章 寄生疫霉菌侵染阶段转录组分析第68-91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68-71页
        3.1.1 供试菌株和植物材料第68页
        3.1.2 本氏烟种植与离体叶片接菌第68-69页
        3.1.3 RNA提取、定量PCR以及转录组测序第69页
        3.1.4 转录组分析基本流程以及其他生信分析方法第69-71页
    3.2 结果第71-87页
        3.2.1 寄生疫霉菌侵染本氏烟转录组测序第71-73页
        3.2.2 复杂的基因表达动态第73-76页
        3.2.3 侵染阶段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分析第76-79页
        3.2.4 致病相关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第79-87页
    3.3 讨论第87-91页
第四章 寄生疫霉菌侵染的本氏烟转录组分析第91-108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91-92页
        4.1.1 实验材料、接菌方法和转录组测序第91页
        4.1.2 定量PCR第91页
        4.1.3 转录组分析基本流程第91-92页
        4.1.4 其他生信分析第92页
    4.2 结果第92-104页
        4.2.1 本氏烟基因转录本组装第92-93页
        4.2.2 寄生疫霉菌侵染导致本氏烟大量基因差异表达第93-97页
        4.2.3 防御反应和多种激素相关基因在侵染阶段显著诱导表达第97-99页
        4.2.4 蛋白分泌、蛋白修饰和分解代谢过程相关基因在侵染阶段上调表达第99页
        4.2.5 大量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在侵染阶段下调表达第99-100页
        4.2.6 激活的保守防御反应通路不足以抵抗病原物侵染第100-103页
        4.2.7 转录因子和蛋白激酶的鉴定和表达情况第103-104页
    4.3 讨论第104-108页
第五章 结论第108-110页
    5.1 结论第108-109页
    5.2 创新点第109页
    5.3 研究展望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31页
附录第131-134页
    一、拟南芥抗寄生疫霉菌T-DNA插入突变体的鉴定和相关基因克隆第131页
    二、响应寄生疫霉菌侵染的本氏烟miRNA的鉴定第131-134页
致谢第134-135页
作者简介及攻读期成果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BSR-Seq和芯片技术的抗条锈基因Yr26候选基因分析及普通小麦成株期抗条锈QTL定位
下一篇:稻瘟病菌小型分生孢子的萌发和致病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