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焊接、金属切割及金属粘接论文--特种焊接论文--激光焊论文

非熔透激光焊接疲劳断裂机理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绪论第11-23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不锈钢轨道客车第12-14页
        1.2.1 不锈钢客车车体材料第12页
        1.2.2 不锈钢轨道客车车体结构特点及发展第12-14页
    1.3 不锈钢焊接疲劳破坏机理第14-20页
        1.3.1 不锈钢激光焊接疲劳性能研究方法第14-18页
        1.3.2 不锈钢轨道客车车体疲劳研究现状第18-20页
    1.4 有限元仿真分析在疲劳研究中的使用第20-21页
    1.5 论文研究内容第21-23页
2 试验材料及方法第23-29页
    2.1 试验材料第23页
    2.2 疲劳试样制备第23-24页
    2.3 疲劳试验条件及加载方法第24-25页
    2.4 试验分析方法第25-26页
        2.4.1 试样的切割与制备第25-26页
        2.4.2 焊接接头的疲劳断裂分析方法第26页
    2.5 基于ABAQUS的有限元仿真分析第26-27页
    2.6 本章小结第27-29页
3 激光焊接结构S-N曲线及疲劳断裂分析第29-45页
    3.1 激光焊接结构疲劳试验及S-N曲线第29-33页
        3.1.1 1.5mm外墙板激光焊接结构S-N曲线第29-30页
        3.1.2 2mm外墙板激光焊接结构S-N曲线第30-32页
        3.1.3 焊接板材组合对S-N曲线的影响第32-33页
    3.2 激光焊接疲劳断裂模式第33-37页
        3.2.1 非等厚板低周疲劳断裂模式第33-35页
        3.2.2 非等厚板高周疲劳断裂模式第35-36页
        3.2.3 等厚板疲劳断裂模式第36-37页
    3.3 激光焊接疲劳裂纹扩展路径第37-40页
    3.4 激光焊接疲劳断口分析第40-41页
    3.5 激光焊接疲劳断裂行为对疲劳性能的影响第41-42页
    3.6 本章小结第42-45页
4 基于应力强度因子的激光焊接疲劳寿命分析第45-59页
    4.1 搭接焊接结构的应力强度因子第45页
    4.2 搭接焊接结构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法第45-47页
    4.3 搭接不锈钢激光焊接结构应力强度因子第47-50页
    4.4 激光焊接应力强度因子与疲劳寿命关系第50-52页
        4.4.1 非等厚板激光焊接应力强度因子与疲劳寿命第50-51页
        4.4.2 等厚板激光焊接应力强度因子与疲劳寿命第51-52页
    4.5 基于应力强度因子的疲劳寿命分析第52-55页
        4.5.1 应力强度因子对疲劳断裂模式的影响第52-53页
        4.5.2 基于应力强度因子的疲劳寿命分析第53-55页
    4.6 有限元局部应力强度因子激光焊接疲劳断裂分析第55-57页
        4.6.1 局部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法第55-56页
        4.6.2 局部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及疲劳断裂分析第56-57页
    4.7 本章小结第57-59页
5 基于最大缺口应力的激光焊接疲劳断裂分析第59-79页
    5.1 引言第59页
    5.2 搭接非熔透激光焊接结构有限元模型第59-66页
        5.2.1 非熔透搭接焊接结构建模第60-62页
        5.2.2 网格划分及加载方法第62-63页
        5.2.3 疲劳试样有限元模型验证第63-66页
    5.3 非熔透激光焊接疲劳应力分析第66-72页
        5.3.1 0.8mm+1.5mm焊缝应力分布与疲劳断裂第66-67页
        5.3.2 0.8mm+2.0mm焊缝应力分布与疲劳断裂第67-68页
        5.3.3 局部应力对非等厚板激光焊接疲劳断裂模式的影响第68-71页
        5.3.4 等厚板应力分布及分析第71-72页
    5.4 激光焊接最大缺口应力与疲劳寿命的关系第72-76页
    5.5 本章小结第76-79页
6 基于最大缺口应力的搭接激光焊接优化第79-87页
    6.1 1.5MM外板非等厚板焊接结构优化第79-80页
    6.2 2.0MM外板非等厚板焊接结构优化第80-82页
    6.3 板材强度对激光焊接结构疲劳性能的影响第82-85页
    6.4 本章小结第85-87页
7 结论与展望第87-89页
    7.1 结论第87-88页
    7.2 展望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3页
作者简历第93-97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轨道交通人误率预测量化分析模型设计及风险评价
下一篇:区域税收差异对企业并购决策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