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符号 | 第12-13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32页 |
1 饲用抗生素的替代物及饲养策略 | 第14-17页 |
1.1 有机酸 | 第14-15页 |
1.2 寡糖 | 第15页 |
1.3 益生菌 | 第15-16页 |
1.4 酶类 | 第16页 |
1.5 发酵饲料 | 第16-17页 |
2 益生菌 | 第17-21页 |
2.1 益生菌的概念 | 第17页 |
2.2 国内外益生菌的种类 | 第17-18页 |
2.3 益生菌的应用 | 第18-20页 |
2.4 益生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20-21页 |
3 发酵饲料 | 第21-24页 |
3.1 概念及历史 | 第21页 |
3.2 发酵饲料的种类 | 第21-22页 |
3.3 固体发酵饲料对动物的作用机理 | 第22-24页 |
4 本研究目的意义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32页 |
试验一 猪源乳酸菌的分离筛选以及鉴定 | 第32-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4页 |
1.1 培养基 | 第32-33页 |
1.2 仪器和设备 | 第33页 |
1.3 样品采集与乳酸菌分离 | 第33页 |
1.4 乳酸菌产酸能力测定 | 第33-34页 |
1.5 菌株鉴定 | 第34页 |
1.6 统计分析 | 第3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4-40页 |
2.1 乳酸菌的分离及形态学特征 | 第34-35页 |
2.2 乳酸菌产酸能力测定 | 第35-38页 |
2.3 菌株鉴定 | 第38-40页 |
3 讨论 | 第40-41页 |
4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试验二 猪源乳酸菌的抗逆性及益生性研究 | 第46-6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7-49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47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47-4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9-56页 |
2.1 乳酸菌生长曲线 | 第49-50页 |
2.2 乳酸菌耐酸试验 | 第50-51页 |
2.3 乳酸菌株耐胆盐试验 | 第51-52页 |
2.4 乳酸菌上清液抑菌试验 | 第52-53页 |
2.5 乳酸菌株耐热试验 | 第53页 |
2.6 乳酸菌耐药性试验 | 第53-54页 |
2.7 小鼠安全性饲养试验 | 第54-56页 |
3 讨论 | 第56-58页 |
3.1 乳酸菌生长特性 | 第56页 |
3.2 乳酸菌耐酸、耐胆盐及抑菌特性研究 | 第56-57页 |
3.3 乳酸菌的高温敏感性和耐药性 | 第57-58页 |
3.4 乳酸菌的急性毒性 | 第58页 |
4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试验三 乳酸菌发酵饲料的特性研究 | 第62-7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3-64页 |
1.1 发酵饲料 | 第63页 |
1.2 发酵饲料的酸性以及营养物质 | 第63页 |
1.3 发酵饲料的VFA的含量 | 第63页 |
1.4 发酵饲料的乳酸菌以及大肠杆菌的菌落数 | 第63页 |
1.5 统计分析 | 第63-64页 |
2 结果 | 第64-67页 |
2.1 发酵饲料干物质消失率、pH值及乳酸含量 | 第64-65页 |
2.2 发酵饲料VFA、乳酸菌以及大肠杆菌的菌落数 | 第65-66页 |
2.3 发酵饲料中乳酸菌和大肠杆菌计数 | 第66-67页 |
3 讨论 | 第67-68页 |
3.1 发酵饲料中乳酸含量与pH值 | 第67页 |
3.2 发酵饲料的干物质消失率 | 第67-68页 |
3.3 发酵饲料中VFA含量 | 第68页 |
3.4 发酵饲料中乳酸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 | 第68页 |
4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全文结论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发表文章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