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符号及缩略语说明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2-30页 |
第一章 成分输血的研究进展 | 第12-24页 |
1 成分输血的概况 | 第12-13页 |
1.1 成分输血的概念 | 第12页 |
1.2 成分输血的发展 | 第12-13页 |
1.3 国内动物成分输血的现状 | 第13页 |
2 成分输血的意义和原则 | 第13-14页 |
2.1 成分输血的意义 | 第13-14页 |
2.2 成分输血的原则 | 第14页 |
3 成分血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 第14-18页 |
3.1 红细胞制剂 | 第14-15页 |
3.2 血浆制剂 | 第15-17页 |
3.3 血小板制剂 | 第17-18页 |
3.4 白细胞制剂 | 第18页 |
4 输血反应及其处理 | 第18-19页 |
4.1 发热反应 | 第19页 |
4.2 过敏反应 | 第19页 |
4.3 溶血反应 | 第19页 |
5 输血的并发症 | 第19-21页 |
5.1 循环负荷过重 | 第19-20页 |
5.2 细菌污染 | 第20页 |
5.3 迟发型溶血反应 | 第20页 |
5.4 其它并发症 | 第20-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4页 |
第二章 犬失血性贫血及其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24-30页 |
1 贫血的概念 | 第24页 |
2 犬失血性贫血 | 第24-25页 |
2.1 失血性贫血概念 | 第24页 |
2.2 贫血程度分类 | 第24-25页 |
3 犬失血性贫血模型的建立 | 第25-28页 |
3.1 供体的选择 | 第25页 |
3.2 交叉配血试验 | 第25-26页 |
3.3 失血性贫血模型的建立 | 第26-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第二部分 试验部分 | 第30-74页 |
第三章 犬浓缩红细胞及浓缩血小板的制备 | 第30-3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3页 |
1.1 试验动物 | 第30页 |
1.2 试验仪器与试剂 | 第30-31页 |
1.3 试验前准备 | 第31页 |
1.4 试验方法 | 第31-33页 |
2 结果 | 第33-35页 |
2.1 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 第33-34页 |
2.2 浓缩红细胞 | 第34页 |
2.3 浓缩血小板 | 第34-35页 |
3 讨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成分输血对犬中度贫血临床疗效的观察与分析 | 第38-5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1页 |
1.1 试验动物 | 第38页 |
1.3 试验仪器与试剂 | 第38-39页 |
1.4 犬失血性贫血模型的建立 | 第39页 |
1.5 试验分组与输注 | 第39-40页 |
1.6 疗效评价指标 | 第40-41页 |
1.7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1页 |
2 结果 | 第41-53页 |
2.1 造模结果 | 第41-43页 |
2.2 临床检查结果 | 第43-45页 |
2.3 成分输注前后血细胞的变化 | 第45-48页 |
2.4 成分输注前后血清蛋白指标的变化 | 第48-50页 |
2.5 成分输注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 | 第50-53页 |
3 讨论 | 第53-55页 |
3.1 输注不同成分血对临床检查的影响 | 第53页 |
3.2 输注不同成分血对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的影响 | 第53-54页 |
3.3 输注不同成分血对血清蛋白浓度的影响 | 第54页 |
3.4 输注不同成分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
第五章 成分输血对犬重度贫血临床疗效的观察与分析 | 第56-7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6-59页 |
1.1 试验动物 | 第56页 |
1.3 试验仪器与试剂 | 第56-57页 |
1.4 犬重度失血性贫血模型的建立 | 第57页 |
1.5 试验分组与输注 | 第57-58页 |
1.6 疗效评价指标 | 第58-59页 |
1.7 数据统计分析 | 第59页 |
2 结果 | 第59-71页 |
2.1 犬重度贫血模型的建立 | 第59-61页 |
2.2 临床检查 | 第61-63页 |
2.3 成分输注前后血细胞的变化 | 第63-66页 |
2.4 成分输注前后血清蛋白指标的变化 | 第66-68页 |
2.5 成分输注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 | 第68-71页 |
3 讨论 | 第71-73页 |
3.1 输注不同成分血对临床检查的影响 | 第71页 |
3.2 输注不同成分血对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的影响 | 第71-72页 |
3.3 输注不同成分血对血清蛋白浓度的影响 | 第72页 |
3.4 输注不同成分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4页 |
全文结论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