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工材料论文--水工混凝土和砂浆论文--水工混凝土论文

模拟海洋环境下低热硅酸盐水泥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第8-12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8-10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3 存在的问题第11-12页
    1.3 侵蚀机理第12-17页
        1.3.1 硫酸盐侵蚀混凝土机理第12-13页
        1.3.2 氯盐侵蚀混凝土机理第13-14页
        1.3.3 镁盐侵蚀混凝土机理第14-15页
        1.3.4 CO_2侵蚀第15页
        1.3.5 海水侵蚀混凝土机理第15-17页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7-19页
第2章 试验材料及设备第19-27页
    2.1 试验材料第19-22页
        2.1.1 水泥第19页
        2.1.2 矿物掺合料第19-21页
        2.1.3 外加剂第21页
        2.1.4 骨料第21页
        2.1.5 侵蚀液第21-22页
    2.2 常用检测仪器与设备第22-27页
        2.2.1 水泥检测相关设备第22-24页
        2.2.2 混凝土检测相关设备第24-27页
第3章 水泥抗海水侵蚀性能研究第27-41页
    3.1 水泥抗海水侵蚀性能试验方法第27页
    3.2 水泥抗海水侵蚀性能第27-32页
        3.2.1 三种水泥胶砂抗折强度耐蚀系数变化第28-31页
        3.2.2 三种水泥胶砂耐蚀性能评价第31-32页
    3.3 水泥抗海水侵蚀XRD分析第32-35页
        3.3.1 蒸馏水侵蚀后三种水泥的衍射图谱第32-33页
        3.3.2 海水Ⅰ侵蚀后三种水泥的衍射图谱第33-34页
        3.3.3 海水Ⅱ侵蚀后三种水泥的衍射图谱第34页
        3.3.4 海水Ⅲ侵蚀后三种水泥的衍射图谱第34-35页
    3.4 水泥胶砂试样的SEM分析第35-40页
        3.4.1 蒸馏水侵蚀后微观形貌分析第35-36页
        3.4.2 海水Ⅰ侵蚀后微观形貌分析第36-38页
        3.4.3 海水Ⅱ侵蚀后微观形貌分析第38-39页
        3.4.4 海水Ⅲ侵蚀后微观形貌分析第39-40页
    3.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4章 低热硅酸盐水泥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第41-66页
    4.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第41-43页
        4.1.1 试验方案第41-42页
        4.1.2 混凝土试验方案及成果第42页
        4.1.3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第42-43页
    4.2 混凝土力学性能第43-44页
        4.2.1 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第43-44页
        4.2.2 混凝土力学性能第44页
    4.3 混凝土抗海水侵蚀第44-48页
        4.3.1 混凝土抗海水侵蚀性能试验方法第44-45页
        4.3.2 混凝土耐侵蚀性能第45-48页
    4.4 混凝土密实性第48-52页
        4.4.1 混凝土孔结构第48-50页
        4.4.2 混凝土抗渗性第50-52页
    4.5 混凝土抗冻性第52-55页
        4.5.1 混凝土抗冻性试验方法第52-53页
        4.5.2 淡水养护混凝土抗冻性试验第53-54页
        4.5.3 海水养护混凝土抗冻性试验第54-55页
    4.6 混凝土抗冲耐磨第55-59页
        4.6.1 混凝土冲磨机理第55-56页
        4.6.2 混凝土抗冲耐磨第56-59页
    4.7 混凝土变形性/体积稳定性试验第59-64页
        4.7.2 混凝土绝热温升第59-60页
        4.7.3 混凝土线膨胀系数第60-61页
        4.7.4 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第61-62页
        4.7.5 混凝土早期抗裂第62-63页
        4.7.6 混凝土干缩率第63-64页
    4.8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5章 结论与建议第66-67页
    5.1 结论第66页
    5.2 建议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DXR集团反腐“三三三”预防模式研究
下一篇:薄弱地层封堵承压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