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9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9-15页 |
1.3.1 关于看守所的职能定位 | 第10-11页 |
1.3.2 关于在押人员人权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1.3.3 关于修订《看守所条例》和制定《看守所法》的争论 | 第12-13页 |
1.3.4 关于实现看守所中立的途径选择 | 第13-15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看守所制度的历史与新发展 | 第16-25页 |
2.1 看守所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6-20页 |
2.1.1 看守所制度的起源 | 第16-17页 |
2.1.2 根据地时期的看守所制度 | 第17页 |
2.1.3 新中国看守所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 第17-20页 |
2.2 看守所的性质与职能 | 第20-25页 |
2.2.1 看守所的性质 | 第20-21页 |
2.2.2 看守所的职能 | 第21-25页 |
第三章 当前我国看守所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5-43页 |
3.1 立法混乱 | 第25-28页 |
3.2 在押人员人权保障不到位 | 第28-37页 |
3.2.1 刑讯逼供现象依然存在 | 第28-30页 |
3.2.2 超期羁押问题尚未杜绝 | 第30-32页 |
3.2.3 “牢头狱霸”现象久治不绝 | 第32-35页 |
3.2.4 隐私权难以保障 | 第35-37页 |
3.3 内外监督乏力 | 第37-39页 |
3.3.1 公安机关内部监督成效甚微 | 第37页 |
3.3.2 在押人员投诉渠道不畅通 | 第37-38页 |
3.3.3 驻所检察室监督能力仍需强化 | 第38-39页 |
3.3.4 社会监督难以实现 | 第39页 |
3.4 监管民警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 第39-41页 |
3.4.1 队伍过于年轻化 | 第40-41页 |
3.4.2 民警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 第41页 |
3.5 看守所未实现中立化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看守所制度的构想 | 第43-57页 |
4.1 尽快制定《看守所法》 | 第43-46页 |
4.1.1 制定《看守所法》的必要性 | 第43-45页 |
4.1.2 明确看守所的职能定位 | 第45-46页 |
4.2 提升在押人员人权保障水平 | 第46-50页 |
4.2.1 树立人权保障理念 | 第46-47页 |
4.2.2 加强看守所基础设施建设 | 第47-48页 |
4.2.3 规范看守所内部管理制度 | 第48-50页 |
4.3 构建完善的监督体系 | 第50-53页 |
4.3.1 提高驻所检察室监督能力 | 第50-52页 |
4.3.2 畅通在押人员投诉渠道 | 第52-53页 |
4.3.3 创新社会监督形式 | 第53页 |
4.4 强化警力配置 | 第53-54页 |
4.4.1 人员配置 | 第53-54页 |
4.4.2 培训机制 | 第54页 |
4.5 逐步实现看守所中立化 | 第54-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