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以常宁市砚池山公园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1 山地公园在城市中的重要性 | 第12页 |
1.1.2 城市山地公园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1.2 相关概念 | 第13-15页 |
1.2.1 山地 | 第13页 |
1.2.2 山地公园 | 第13页 |
1.2.3 城市山地公园 | 第13-14页 |
1.2.4 相关学科理论 | 第14-15页 |
1.3 城市山地公园景观类型 | 第15-17页 |
1.3.1 生态保护型 | 第16页 |
1.3.2 传承文化型 | 第16页 |
1.3.3 休闲娱乐型 | 第16-17页 |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1.4.1 国外发展概况 | 第17-19页 |
1.4.2 国内发展概况 | 第19-21页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1.6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2-23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6.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7 论文框架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调查与分析 | 第24-39页 |
2.1 长沙市烈士公园 | 第24-30页 |
2.1.1 区域概况 | 第24-25页 |
2.1.2 景观构成 | 第25页 |
2.1.3 场地分析 | 第25-27页 |
2.1.4 植物景观 | 第27-29页 |
2.1.5 调查总结 | 第29-30页 |
2.2 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区 | 第30-34页 |
2.2.1 区域概况 | 第30页 |
2.2.2 景观构成 | 第30-31页 |
2.2.3 场地分析 | 第31-32页 |
2.2.4 植物景观 | 第32-33页 |
2.2.5 调查总结 | 第33-34页 |
2.3 长沙市秀峰山公园景观调查与分析 | 第34-36页 |
2.3.1 区域概况 | 第34页 |
2.3.2 景观构成 | 第34-35页 |
2.3.3 植物景观 | 第35-36页 |
2.3.4 调查总结 | 第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9页 |
第三章 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 第39-56页 |
3.1 设计理念 | 第39页 |
3.2 设计原则 | 第39-40页 |
3.2.1 生态性原则 | 第39页 |
3.2.2 文化性原则 | 第39页 |
3.2.3 经济性原则 | 第39页 |
3.2.4 特色性原则 | 第39-40页 |
3.2.5 互动性原则 | 第40页 |
3.3 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设计元素 | 第40-44页 |
3.3.1 人工景观元素 | 第40-43页 |
3.3.2 自然景观元素 | 第43-44页 |
3.4 城市山地公园地形景观设计要点 | 第44-48页 |
3.4.1 山顶 | 第44-45页 |
3.4.2 山腰 | 第45-46页 |
3.4.3 山麓 | 第46页 |
3.4.4 地形景观营造 | 第46-48页 |
3.5 城市山地公园景观总体与分项设计要点 | 第48-50页 |
3.5.1 总体布局 | 第48页 |
3.5.2 视线设计 | 第48-49页 |
3.5.3 道路设计 | 第49页 |
3.5.4 建筑布局 | 第49页 |
3.5.5 出入口设计 | 第49-50页 |
3.6 城市山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要点 | 第50-56页 |
3.6.1 季相性植物配置研究 | 第50页 |
3.6.2 植物景观生态设计研究 | 第50-51页 |
3.6.3 植物景观空间设计研究 | 第51-53页 |
3.6.4 植物景观分项设计研究 | 第53-56页 |
第四章 常宁市砚池山公园景观设计 | 第56-73页 |
4.1 项目概况 | 第56-57页 |
4.1.1 环境资源 | 第56-57页 |
4.1.2 基地分析 | 第57页 |
4.2 设计原则 | 第57-58页 |
4.3 设计目标 | 第58-59页 |
4.4 分项设计整体思路 | 第59-62页 |
4.4.1 竖向设计 | 第59-60页 |
4.4.2 植物设计整体分析 | 第60页 |
4.4.3 传承地域文化的建筑设计 | 第60-61页 |
4.4.4 景观水系统的设计模式 | 第61-62页 |
4.5 景观结构与分区设计 | 第62-71页 |
4.5.1 入口与园务管理区 | 第64-65页 |
4.5.2 林下健身休闲区 | 第65-66页 |
4.5.3 枫叶走廊 | 第66-67页 |
4.5.4 儿童游乐园 | 第67-68页 |
4.5.5 森林浴场 | 第68-69页 |
4.5.6 烈士纪念园地 | 第69页 |
4.5.7 花卉桩景园 | 第69-70页 |
4.5.8 阳光草坪与坡地花境观赏区 | 第70页 |
4.5.9 民俗特色美食服务区 | 第70-71页 |
4.5.10 图书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第71页 |
4.6 防灾规划 | 第71-73页 |
4.6.1 防洪排涝规划 | 第71页 |
4.6.2 抗旱保水规划 | 第71页 |
4.6.3 山洪防治规划 | 第71页 |
4.6.4 护坡挡墙规划 | 第71-72页 |
4.6.5 消防规划 | 第72-7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 第73-75页 |
5.1 总结 | 第73-74页 |
5.2 论文创新点 | 第74页 |
5.3 问题与讨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附录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作者简介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