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的义利观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1.0 选题背景 | 第9页 |
| 1.0.1 选题意义 | 第9页 |
| 1.1 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1.1.1 关于洋务运动时期义利观的研究专著 | 第10-11页 |
| 1.1.2 关于洋务运动时期义利观的研究论文 | 第11-12页 |
|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2页 |
| 1.2.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 1.2.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1.3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1.4 特色和创新点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义利观的理论渊源 | 第15-21页 |
| 2.1 对传统义利观的继承 | 第15-18页 |
| 2.1.1 合理地继承儒家“重义轻利”的义利观 | 第15-17页 |
| 2.1.2 批判地继承法家“重利轻义”的义利观 | 第17-18页 |
| 2.1.3 有效地继承墨家“义利合一”的义利观 | 第18页 |
| 2.2 对近代中西方新思想的吸收 | 第18-21页 |
| 2.2.1 西方近代伦理思想的影响 | 第18-19页 |
| 2.2.2 晚清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义利观的主要内容 | 第21-37页 |
| 3.1 洋务政治家的义利观 | 第21-27页 |
| 3.1.1 曾国藩“以礼节欲”的义利观 | 第21-23页 |
| 3.1.2 李鸿章“言利求富”的义利观 | 第23-24页 |
| 3.1.3 张之洞“以义导利”的义利观 | 第24-27页 |
| 3.2 洋务派思想家的义利观 | 第27-32页 |
| 3.2.1 郑观应“与洋商争利”的义利观 | 第27-29页 |
| 3.2.2 郭嵩焘“重商富民”的义利观 | 第29-32页 |
| 3.3 洋务实业家的义利观 | 第32-37页 |
| 3.3.1 盛宣怀“与洋商争利”的义利观 | 第32-34页 |
| 3.3.2 徐润“收回利权”“实业富国”的义利观 | 第34-37页 |
| 第四章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义利观的特点 | 第37-41页 |
| 4.1 儒家经世致用思想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相结合 | 第37-38页 |
| 4.2 私利与公利相结合 | 第38-39页 |
| 4.3 自强求富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 第39-41页 |
| 第五章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义利观的影响 | 第41-44页 |
| 5.1 对“重商富民”思潮的兴起起到促进作用 | 第41-42页 |
| 5.2 对“中体西用”文化观的形成起了关键作用 | 第42-44页 |
| 结语 | 第44-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