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1.1 前言 | 第11-12页 |
1.2 钠离子电池简介 | 第12-16页 |
1.2.1 钠离子电池的概况 | 第12-13页 |
1.2.2 水溶液钠离子电池的概况 | 第13-15页 |
1.2.3 水溶液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 第15-16页 |
1.3 水溶液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6-24页 |
1.3.1 水溶液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1.3.2 水溶液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1.4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4-27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7-33页 |
2.1 实验原料和试剂 | 第27-28页 |
2.2 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表征方法 | 第28-30页 |
2.2.1 热重分析(TG或TGA) | 第28-29页 |
2.2.2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9页 |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9页 |
2.2.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9-30页 |
2.2.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30页 |
2.3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0-33页 |
2.3.1 水溶液三电极半电池的组装 | 第30页 |
2.3.2 循环伏安测试(CV) | 第30页 |
2.3.3 电池恒流充放电循环测试 | 第30-33页 |
第3章 NaTi_2(PO_4)_3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 | 第33-39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溶剂热法合成NaTi_2(PO_4)_3 | 第33-34页 |
3.3 纯相NaTi_2(PO_4)_3的结构分析 | 第34-36页 |
3.3.1 水热时间的探索 | 第34-35页 |
3.3.2 煅烧温度的探索 | 第35-36页 |
3.4 NaTi_2(PO_4)_3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6-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NaTi_2(PO_4)_3碳包覆改性研究 | 第39-51页 |
4.1 引言 | 第39页 |
4.2 NaTi_2(PO_4)_3/C的制备 | 第39-40页 |
4.3 材料热处理探究 | 第40-47页 |
4.3.1 材料的表征 | 第40-44页 |
4.3.2 材料的电化学表征 | 第44-47页 |
4.4 优化NaTi_2(PO_4)_3/C材料最佳碳含量 | 第47-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5章 NaTi_2(PO_4)_3碳氮共包覆改性研究 | 第51-67页 |
5.1 引言 | 第51页 |
5.2 溶剂热法合成NaTi_2(PO_4)_3/CO(NH_2)_2 | 第51-52页 |
5.3 材料热处理探究 | 第52-59页 |
5.3.1 材料的表征 | 第52-55页 |
5.3.2 材料的电化学表征 | 第55-59页 |
5.4 优化C&N-NaTi_2(PO_4)_3材料最佳碳氮含量 | 第59-62页 |
5.5 NaTi_2(PO_4)_3/C和C&N-NaTi_2(PO_4)_3材料的性能比较 | 第62-6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4-67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