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基于几种特定形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液相合成及锂电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31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合成第10-15页
        1.2.1 液相合成法第11页
        1.2.2 模板法第11-13页
        1.2.3 固相合成法第13页
        1.2.4 化学浴沉积合成法第13-14页
        1.2.5 溶胶-凝胶法第14-15页
    1.3 锂离子电池第15-16页
    1.4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第16-17页
    1.5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第17-24页
        1.5.1 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第17-19页
        1.5.2 碳负极材料第19-20页
        1.5.3 金属硫化物负极材料第20-21页
        1.5.4 金属氢氧化物负极材料第21-22页
        1.5.5 金属氮化物负极材料第22-23页
        1.5.6 硅负极材料第23-24页
    1.6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4-25页
    参考文献第25-31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1-35页
    2.1 实验药品第31-32页
    2.2 测试手段及实验仪器第32页
    2.3 材料表征第32-33页
        2.3.1 X射线粉末衍射第32-33页
        2.3.2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第33页
        2.3.3 场发射扫描电镜第33页
        2.3.4 热重分析仪第33页
        2.3.5 X射线电子光谱第33页
    2.4 电化学性质测量第33-35页
        2.4.1 电池组装第33-34页
        2.4.2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4-35页
第三章 哑铃状Co_3O_4的合成及其晶面对锂电性能的影响第35-53页
    3.1 引言第35-36页
    3.2 实验部分第36-37页
        3.2.1 试剂和药品第36页
        3.2.2 哑铃状Co_3O_4的合成第36-3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7-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页
    参考文献第47-53页
第四章 α-Fe_2O_3@RGO的合成及锂电性能研究第53-67页
    4.1 引言第53-54页
    4.2 实验部分第54-55页
        4.2.1 药品及试剂第54页
        4.2.2 制备α-Feo_2O_3@RGO纳米复合材料第54页
        4.2.3 制备α-Feo_2O_3空心球第54-5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5-62页
    4.4 本章小结第62页
    参考文献第62-67页
第五章 刺球状Co_3O_4的合成、表征及锂电性能研究第67-78页
    5.1 引言第67-68页
    5.2 实验部分第68页
        5.2.1 药品和试剂第68页
        5.2.2 刺球状Co_3O_4的合成第68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68-73页
    5.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结论与创新第78-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79-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uN2O2型多功能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物的设计合成,性质及理论研究
下一篇:Ba0.991Bi0.006TiO3@Nb2O5-Co3O4-La2O3@ZnO-B2O3-SiO2细晶陶瓷的制备与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