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1-29页 |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 第11-16页 |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 第16-22页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6页 |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26-29页 |
第一章 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依据 | 第29-43页 |
第一节 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理论 | 第29-33页 |
一、马克思主义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 第29-32页 |
二、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指明目标和路径 | 第32-33页 |
第二节 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理论 | 第33-37页 |
一、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 | 第34-35页 |
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 第35-37页 |
第三节 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借鉴 | 第37-43页 |
一、协同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 | 第37-38页 |
二、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于协同学的可行性 | 第38-39页 |
三、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于协同学的工作对策 | 第39-43页 |
第二章 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 第43-69页 |
第一节 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 | 第43-54页 |
一、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对象与方法 | 第43-45页 |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45-54页 |
第二节 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与不足 | 第54-69页 |
一、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及其原因 | 第55-61页 |
二、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及其原因 | 第61-69页 |
第三章 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与角色定位 | 第69-81页 |
第一节 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 第69-75页 |
一、立德树人的素质教育目的要求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第69-70页 |
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要求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第70-72页 |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发展蕴含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第72-74页 |
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呼唤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第74-75页 |
第二节 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角色定位 | 第75-81页 |
一、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角色性质—半专业心理助人者 | 第75-77页 |
二、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角色定位 | 第77-81页 |
第四章 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伦理规范与法律法规构建 | 第81-109页 |
第一节 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伦理规范构建 | 第81-93页 |
一、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伦理困境 | 第82-83页 |
二、厘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伦理的重要性 | 第83-85页 |
三、规范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伦理的基本原则 | 第85-88页 |
四、规范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伦理的具体措施 | 第88-90页 |
五、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伦理 | 第90-93页 |
第二节 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法律法规构建 | 第93-109页 |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法律规范体系构建的意义 | 第93-94页 |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法律规范的梳理 | 第94-97页 |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现行法律规范的矛盾 | 第97-102页 |
四、辅导员依法依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 第102-109页 |
第五章 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向度 | 第109-124页 |
第一节 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第109-114页 |
一、辅导员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 第109-111页 |
二、辅导员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非常态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 第111-114页 |
第二节 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 第114-119页 |
一、辅导员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 第114-117页 |
二、辅导员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 第117-119页 |
第三节 以核心价值观预防与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 | 第119-124页 |
一、辅导员以核心价值观预防与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基本原则 | 第120-121页 |
二、辅导员以核心价值观预防与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途径 | 第121-124页 |
第六章 基于辅导员视角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 第124-155页 |
第一节 “辅导员——专业心理助人者”队伍建设 | 第124-131页 |
一、建设“辅导员——专业心理助人者”队伍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 | 第125-126页 |
二、辅导员与专业心理助人者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中的角色异同点 | 第126-127页 |
三、“辅导员——专业心理助人者”队伍建设策略 | 第127-131页 |
第二节 “辅导员——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 第131-138页 |
一、建设“辅导员—思政课教师”队伍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 | 第132-133页 |
二、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中的角色异同点 | 第133-137页 |
三、“辅导员——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 第137-138页 |
第三节 “辅导员——学生家长”队伍建设 | 第138-147页 |
一、辅导员与学生家长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协同的意义 | 第138-141页 |
二、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协同中的抓手 | 第141-145页 |
三、家长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协同中的着眼点 | 第145-147页 |
第四节 “辅导员——大学生朋辈力量”队伍建设 | 第147-155页 |
一、建设“辅导员——大学生朋辈力量”队伍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 | 第148-149页 |
二、辅导员与大学生朋辈力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协同点 | 第149-150页 |
三、“辅导员——大学生朋辈力量”队伍建设策略 | 第150-155页 |
第七章 基于辅导员视角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索 | 第155-179页 |
第一节 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 | 第155-166页 |
一、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 第156-160页 |
二、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做法 | 第160-164页 |
三、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注意点 | 第164-166页 |
第二节 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预防与干预 | 第166-172页 |
一、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中的优势 | 第167-168页 |
二、高校辅导员与专业心理助人者在心理危机预防的异同分析 | 第168-170页 |
三、辅导员如何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发挥作用 | 第170-172页 |
第三节 辅导员开展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 第172-179页 |
一、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 第173-174页 |
二、辅导员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技能与素养 | 第174-176页 |
三、辅导员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技能提升抓手 | 第176-179页 |
结语 | 第179-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183-197页 |
附录 | 第197-203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学术成果 | 第203-205页 |
致谢 | 第205-207页 |
个人简历 | 第207-2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