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信托、信贷法论文

民间借贷法律规制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9-13页
        1.2.1 民间借贷规制的研究第9-11页
        1.2.2 规制俘获理论的研究第11-13页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3-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页
    1.4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第14-16页
        1.4.1 创新点第14-15页
        1.4.2 不足第15-16页
第二章 我国民间借贷概述第16-19页
    2.1 民间借贷的概念第16页
        2.1.1 民间借贷的内涵第16页
        2.1.2 民间借贷的外延第16页
    2.2 我国民间借贷发展现状第16-19页
        2.2.1 融资规模不断扩大第16-17页
        2.2.2 民间借贷利率和违约率升高第17-18页
        2.2.3 民间借贷纠纷不断第18-19页
第三章 民间借贷规制的理论基础第19-23页
    3.1 基本假设前提第19-20页
        3.1.1 经济人假设第19页
        3.1.2 信息不对称假设第19-20页
    3.2 委托代理理论第20页
    3.3 寻租理论第20-21页
    3.4 成本收益理论第21页
    3.5 组织合谋理论第21-23页
第四章 我国民间借贷规制现状及存在的规制俘获问题第23-33页
    4.1 我国民间借贷规制现状第23-30页
        4.1.1 规制法律法规第23-25页
        4.1.2 规制机构第25页
        4.1.3 规制过程第25-30页
    4.2 我国民间借贷规制俘获的主要途径第30-33页
        4.2.1 利益一体化第30-31页
        4.2.2 政治关联第31页
        4.2.3 金钱贿赂第31-32页
        4.2.4 社会影响力第32-33页
第五章 我国民间借贷规制俘获的成因研究第33-40页
    5.1 我国民间借贷规制俘获的动态博弈模型构建第33-37页
        5.1.1 模型的假设第33-34页
        5.1.2 模型的构建第34-36页
        5.1.3 模型的结论第36-37页
    5.2 基于动态博弈模型的民间借贷规制俘获成因分析第37-40页
        5.2.1 法律法规惩罚力度低降低了民间借贷机构的俘获成本第37页
        5.2.2 宽泛的自由裁量权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合谋动机第37-38页
        5.2.3 激励机制的缺失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合谋动机第38-40页
第六章 我国民间借贷规制中防范合谋的机制设计及法律完善第40-46页
    6.1 我国民间借贷规制中防范合谋机制的构建第40-44页
        6.1.1 激励机制第41-42页
        6.1.2 监督机制第42-43页
        6.1.3 信息披露机制第43-44页
    6.2 我国民间借贷规制中防范合谋的法律完善第44-46页
        6.2.1 完善民间借贷法律体系第44页
        6.2.2 健全规制机构行政规范体系第44-46页
结论及展望第46-47页
致谢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下一篇:面向移民社区老年人再教育的服务体系设计研究--以鄂尔多斯市地区为例